王郎笔若追风骠,历块过都愈奇峭。
胸中好古类古人,铸鼎为炉亦臻妙。
禹金九牧知神奸,周定郏鄏垂不刊。
据耳向来为上客,折足遥怜空汗颜。
颜率游谈聊贳患,纳郜臧孙贻直谏。
沦亡泗水盖厚诬,得自汾阴乱真赝。
孰如此鼎形瑰奇,皤腹云雷差次之。
上有苍虬肉倔强,隐映么么微螽斯。
明窗净几香氤氲,蔼如黄云覆晏温。
拜嘉讵意获此宝,子孙父已传仍昆。

【译文】

王郎的笔力如风驰电掣,越过山岭越过都城,越发奇峭;胸中喜好古事,如同古人,铸鼎作炉也达到极妙;禹金九牧知道神奸,周定郏鄏垂不刊;据耳向来为上客,折足遥怜空汗颜;颜率游谈聊贳患,纳郜臧孙贻直谏;沦亡泗水盖厚诬,得自汾阴乱真赝;孰如此鼎形瑰奇,皤腹云雷差次之。上有苍虬肉倔强,隐映么么微螽斯。明窗净几香氤氲,蔼如黄云覆晏温。拜嘉讵意获此宝,子孙父已传仍昆。

【赏析】:这是一篇咏鼎文。作者在诗中对这口鼎作了详尽的描写和评述,赞颂了它“瑰奇”之美。诗中先写鼎的制作工艺,然后赞美它的造型和纹饰,最后又从艺术价值的角度进行评价,最后以赞叹的语气收结全诗。

诗中对鼎首先作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首联说:王郎笔若追风骠,历块过都愈奇峭。意思是说王郎的笔力如风驰电掣,越过山岭越过都城。这里的“追风骠”是形容王郎的文笔敏捷、矫健有力,能追上迅疾飞动的风,驰骋于辽阔的原野。“历块过都”则说明鼎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能将一块块石头炼制成鼎。这两句既是对鼎的外观特点作了一番描述,又隐含着诗人对这种精湛工艺的赞扬。

颔联写鼎腹,说:胸中好古类古人,铸鼎为炉亦臻妙。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古代的事物,就像古人一样,铸造鼎作炉也达到了极妙的境地。这里“好古”一词既表明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又表现了他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而“铸鼎为炉”则是对鼎的造型和功能的高度概括。这一句既突出了鼎的艺术价值,又表达了作者对其造型和功能的赞赏之情。

颈联进一步对鼎作了细致的描绘。上句说:禹金九牧知神奸,周定郏鄏垂不刊。意思是说禹铸造的金鼎九牧都能识别神奸,周代的定鼎(即鼎)被后代所推崇,永垂不朽。这里既赞美了禹的造鼎之功,又肯定了周代定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下句则写鼎的纹饰,说:据耳向来为上客,折足遥怜空汗颜。意思是说鼎作为一件艺术品,历来被视为高贵之物,受到人们的珍视和喜爱。而那些不能得到鼎的人则会感到遗憾和惋惜。这两句既是对鼎的装饰特点的描绘,又表现了诗人对这一传统审美观念的认同和推崇。

尾联又从艺术价值方面对鼎进行了评论。上句说:颜率游谈聊贳患,纳郜臧孙贻直谏。意思是说颜率游说之士曾用鼎来贿赂君王,以求一官半职;郜国国君也曾向周王朝献纳鼎作为礼物,以示忠诚。这里既指出了鼎在历史上曾经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又暗示了作者对于这种历史的反思和思考。下句则写鼎的毁坏,说:沦亡泗水盖厚诬,得自汾阴乱真赝。意思是说由于战乱,这个鼎流落到泗水中被埋没和毁灭了;而那个鼎则可能是经过假冒伪劣的伪造品。这里既揭示了鼎的毁失原因,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文物保护的担忧。

尾联又回到主题上来,对鼎的价值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上句说:孰如此鼎形瑰奇,皤腹云雷差次之。意思是说这个鼎虽然形体瑰丽奇特,但比起其他同类器物还是略逊一等。下句则说:上有苍虬肉倔强,隐映么么微螽斯。意思是说这个鼎上还有一条苍龙般的花纹,它们顽强地挺立着,与上面的纹饰相映衬;同时这些花纹又仿佛是微虫在蠕动,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这两句既总结了前面对鼎的描述,又进一步赞美了其独特的造型和纹饰。

整首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和赞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口鼎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意。诗中既有对鼎的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的具体描绘,也有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反思;既有对个人审美观念的认同和推崇,也有对历史变迁和文物保护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