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山吐月,寂寂山家夜。
衰翁葆鬓湿,衡移复露下。
泠泠泉可漱,冉冉云可藉。
相携尘外人,共说无生话。

【注释】

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苏轼有《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其中“五鼓钟声行欲起,正照壁间森画戟”一句,为“五更山吐月”。次韵即用其诗意。

二更:夜半时分。

寂寂:形容非常寂静,无声无息。

衰翁:指自己。葆:同“保”,保护。湿:湿润、沾湿。

衡移复露下:北斗星移到天顶时,月亮露出来。衡,北斗七星之一,在天空中运行的方向是东西向的。

泠泠:清冷冷的样子。泉可漱:泉水清凉甘甜可以用来漱口。

冉冉:慢慢地。云可藉:云雾缭绕可以依靠。

相携:一起走。尘外:指尘世之外或仙境。

无生话:佛家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话。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苏东坡唱和之作。苏轼的名句“五更山吐月”,原意是指深夜山中的月光从山隙里射下来的情景。而诗人则以“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为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首联写景:二更时分,山中景色如画。月亮从山隙中升起,寂静的夜晚显得十分幽静。颔联写人:诗人年迈体衰,头发白了,但依然像年轻人一样保持着活力。他拄着拐杖,在山中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颈联抒怀:清澈的泉水让人陶醉,美丽的云雾让人向往。诗人与苏东坡一起走在山林中,谈论着超脱生死轮回的话题。尾联寄望:“尘外”指远离尘世的地方,也指仙境。诗人希望与苏东坡一同寻找那个神秘的仙境,过上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