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同章程。
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
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阒无微声。
梦中乘兴辄见戴,剡溪聊尔扁舟行。
觉来蘧蘧一榻上,不用僮仆争欢迎。
吹灯弄笔欲书寄,窗前白月方亭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与友人相聚饮酒、品茶的情景,以及他在梦中与好友相见,醒来却独自一人的孤独感受。
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逐字释义:
- 梦访友生 - 梦见访问朋友。
- 少年结客长安城 - 年轻时结交朋友,在长安城(当时的首都)结交。
- 妄喜纵酒同章程 - 随意地喝酒,并制定规则。
- 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 - 年老体衰后,居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中,躺在书堆里听着更夫报时的长短声。
- 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阒无微声 - 虽然相隔只有百里,但彼此的思念却如此深切,连寒夜中的寂寞也变得寂静无声。
- 梦中乘兴辄见戴,剡溪聊尔扁舟行 - 在梦境中,总是能够见到戴(可能是一位朋友),于是乘着兴致便乘坐着小船在剡溪(一条著名的河流)上畅游。
- 觉来蘧蘧一榻上,不用僮仆争欢迎 - 醒来时发现自己还在床上,周围并没有仆人在迎接我。
- 吹灯弄笔欲书寄,窗前白月方亭亭 - 吹灭油灯拿起笔想写信寄出去,只见窗外一轮明亮的月亮正好悬挂在那里。
译文:
梦中拜访友人,年少时在长安城中交游,随性饮酒定下规矩。年事渐高,独居陋室,枕书而眠听更鼓声。虽相距百里,心系远方的朋友,夜深人静时倍感寂寞。梦中与友人相聚,乘兴泛舟于剡溪。醒来时发现仍在家中,没有仆人前来迎接。点燃灯火,握笔欲寄情于书信之中,窗前明亮的月光正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妄喜纵酒同章程”,反映了诗人年轻时代的放荡不羁;而“友生相望止百里”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虽有距离但心意相通。诗中多次提到“明月”,既是诗人情感的象征,也是夜晚孤独氛围的营造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