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喷血黄鸟鸣。
风晴雨霁洞天晓,画屏有路游人行。
刘郎阮郎剡溪客,结伴穷幽绝人迹。
洞口遥闻漱玉声,时有飘英点溪碧。
扪萝涉水前攀缘,瞥见胜景层峦巅。
夭桃瑶草蔓深谷,飞楼杰阁凌青烟。
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
初疑帝子别潇湘,珠佩珊珊移玉趾。
环姿玮态踌躇久,熟视人间未尝有。
罗幕深沉邀客留,胡麻为饭椒浆酒。
问郎于此何当还,壶中景迥非尘寰。
客惊遽返觅闾里,子孙虽在皆重玄。
年华瞬息嗟浮世,往事分明如梦寐。
相与回寻旧路非,乱山稠叠烟云蔽。
我来蹑屐观遗踪,松阴坐久曾不逢。
野僧相引下山宿,落霞斜日林梢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刘阮洞》。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天台春暖兰若馨,海榴喷血黄鸟鸣。
【注释】:春天温暖,兰花盛开,芬芳四溢;海榴树(即石榴)上滴下的血滴在黄莺的啼声中。
【译文】:春天的气息让天台的兰若寺庙更加香醇;海榴树上的石榴籽如同鲜血一样从树上洒落,黄莺也在这香气中鸣叫。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风晴雨霁洞天晓,画屏有路游人行。
【注释】:天气晴朗时,洞口外的世界仿佛是一幅画卷;游客们沿着一条小路行走,欣赏着洞中的美景。
【译文】:当风雨过后,阳光明媚,洞天世界迎来了清晨的曙光;画屏般的道路蜿蜒前行,游客们在这里畅游。
【赏析】:这里的“画屏”指的是洞口外的风景,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诗人通过对这个画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刘郎阮郎剡溪客,结伴穷幽绝人迹。
【注释】:刘郎和阮郎都是来自剡溪的客人;他们结伴同行,探索着深山的幽静和无人涉足的地方。
【译文】:两位来自剡溪的友人刘郎和阮郎,携手共进,深入到山林之中,探寻那无人打扰的幽静之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位来自剡溪的友人探索山林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勇气。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洞口遥闻漱玉声,时有飘英点溪碧。
【注释】:远远地可以听到泉水在石壁上流淌的声音,不时有花瓣落在清澈的溪水中。
【译文】:站在洞口,可以远远听到泉水在石壁上潺潺流淌的声音;时不时可以看到花瓣飘落,点缀在清澈的溪水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象,泉水在石壁上流淌的声音和飘落的花瓣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力。扪萝涉水前攀缘,瞥见胜景层峦巅。
【注释】:沿着藤蔓爬上去,涉水前行;突然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山峰叠嶂,云雾缭绕。
【译文】:我沿着藤蔓攀爬而上,踏着流水前行;突然间,眼前出现了壮丽的景色:群山连绵,山顶之上白云缭绕。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攀登的过程和看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夭桃瑶草蔓深谷,飞楼杰阁凌青烟。
【注释】:盛开的桃花和瑶草生长在深深的山谷中;楼阁飞檐凌空而起,与淡淡的烟雾相互映衬。
【译文】:茂盛的桃花和瑶草生长在深深的山谷里;高耸入云的楼阁飞檐凌空而起,与淡淡的烟雾相得益彰。
【赏析】:通过描绘桃花和瑶草的美丽和楼阁飞檐的壮观,展现了一个宏伟而神秘的景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潭上金桥跨龙背,绰约双鸾饮潭水。
【注释】:潭面上有一座金桥横跨在龙背上;一对双鸾鸟儿在湖边饮水。
【译文】:潭面上有一条金桥横跨在巨大的龙背上;一对双鸾鸟儿在湖边饮水。
【赏析】: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龙背上的金桥和双鸾鸟儿饮水的美景。这种描写方式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初疑帝子别潇湘,珠佩珊珊移玉趾。
【注释】:最初以为这是神仙下凡的迹象;珍珠般的光芒闪烁着,仿佛听到了玉足移动的声音。
【译文】:起初以为这是神仙下凡的迹象;珍珠般的光彩闪烁,仿佛听到了玉足移动的声音。
【赏析】:这里用“帝子别潇湘”来比喻神仙下凡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象的赞叹之情。环姿玮态踌躇久,熟视人间未尝有。
【注释】:她的姿态优美而独特;长时间地凝视着这美好的事物,却从未见过如此的景象。
【译文】:她的身姿优雅而独特;长时间地凝视着这美好的事物,却从未见过如此的景象。
【赏析】:这里的“环姿玮态”是对人物形象的赞美,强调了她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而“踌躇久”则表现出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陶醉和迷恋。罗幕深沉邀客留,胡麻为饭椒浆酒。
【注释】:邀请客人进入深红色的幔帐中;用胡麻做成米饭,用辣椒制作的酒作为食物招待他。
【译文】:邀请客人进入深红色的幔帐中休息;用胡麻做成的米饭和用辣椒制作的酒作为食物招待他。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舒适的画面:客人被邀请进入幔帐休息,享受着美食佳肴。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问郎于此何当还,壶中景迥非尘寰。
【注释】:询问你在这里停留多久?壶中的景物远超过尘世的界限。
【译文】:我询问你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多久?壶中的景物远超过尘世的界限。
【赏析】:这首诗通过询问客人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表达了对客人长久停留的不舍和关心。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让人感到一种超然和宁静。客惊遽返觅闾里,子孙虽在皆重玄。
【注释】:客人惊讶后急忙返回寻找故乡;即使他的子孙都离开了,但他们都重视道家思想。
【译文】:客人惊讶后急忙返回寻找故乡;即使他的子孙都离开了,但他们都重视道家思想。
【赏析】:这里的“闾里”指的是故乡或者家乡,而“重玄”则是指道家思想。诗人通过描写客人离开家乡后仍然重视道家思想的情况,展现了对道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年华瞬息嗟浮世,往事分明如梦寐。
【注释】:时光荏苒,感叹世间的纷扰无常;往事就像梦一样清晰。
【译文】:时间匆匆流逝,感叹世间的纷争变化;往事就像做梦一样清晰可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相与回寻旧路非,乱山稠叠烟云雾蔽。
【注释】:我们又一起寻找原来的道路;周围群山环绕,云雾弥漫,遮蔽了视线。
【译文】:我们又一起寻找原来的道路;周围的群山环绕着我们,云雾弥漫,遮住了视线。
【赏析】:这里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寻找原来道路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周围群山环绕、云雾弥漫的壮观景象。这种景象既美丽又神秘,引人入胜。我来蹑屐观遗踪,松阴坐久曾不逢。
【注释】:我来到这里穿着木屐踩着石头的痕迹前行;坐在松树荫下久久不愿离去。
【译文】:我来到这里穿着木屐踩着石头的痕迹前行;坐在松树荫下久久不愿离去。
【赏析】:诗中提到“蹑履”和“松阴”,这两个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通过描述自己穿着木履踩着石头的痕迹前行以及坐在松树荫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这种情景不仅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