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意待蟾光,烦襟期爽快。
无云点太清,远贤周色界。
天光净琉璃,露下真沆瀣。
勤渠谂后人,宜葺不宜坏。

【注释】

雅意待蟾光:等待月亮的光辉。烦襟期爽快:烦恼的胸怀,期待爽快的心情。无云点太清:没有云彩点缀的天更显清明。远贤周色界:远贤,即远离世俗之贤。色界,佛教语,指色欲世界。天光净琉璃:天空如清澈的琉璃。露下真沆瀣:露水落下像真的甘美饮料。勤渠谂后人:勤勉地想着后人。宜葺不宜坏:应该修葺,不应该毁坏。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时作者年三十四岁。章质夫是成都运司长官的官署中人,此诗为诗人在成都任转运使期间所作。

首联“雅意待蟾光,烦襟期爽快”,以景起兴,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景图:“月光皎洁,照彻天际。”这美丽的月夜景象,既给人们带来美感,又令人感到一种幽静和安宁。此时,作者的心境也变得平静而愉悦,他渴望在这样的夜晚里放松心情,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颔联“无云点太清,远贤周色界”,进一步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诗人运用了“无云点太清”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将明月高悬、星光闪烁的夜空描绘得更加清晰而美丽。同时,他还巧妙地将明月比作贤者的象征,认为它能够照亮整个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恩泽和庇护。

颈联“天光净琉璃,露下真沆瀣”,则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月夜的景象。诗人用“天光净琉璃”来形容天空如同晶莹剔透的琉璃一般美丽;而“露下真沆瀣”则描绘了露珠晶莹剔透、甘甜可口的样子,给人以清新之感。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尾联“勤渠谂后人,宜葺不宜坏”则是对月夜美景的总结与展望。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这份美好,同时也希望后人能够继续传承这种美好的精神。他认为,对于自然景观来说,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修缮和维护,而非破坏或遗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同时,它也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保护的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