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元盖天,岩穴閟仙宅。
别户穿虚明,层辉荡空碧。
神鼓振玉音,丹崖落琼液。
深通潜龙井,外障隔凡石。
缅怀元同翁,于焉此栖息。
华阳与林屋,隧道从所适。
我来兹山中,偶值肥遁迹。
灵草未易逢,翩翩飞鼠白。

【注释】

①元盖:即九锁山。大涤洞在山中,因有仙迹而名。②别户:外室,别房。

③虚明:虚无缥缈的明净境界。④层辉:层层的光辉。⑤神鼓:指天鼓星。⑥丹崖:丹砂色崖石,古人用以比喻仙人居处。⑦潜龙井:深奥的龙穴井。

⑧华阳:山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⑨林屋: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附近。⑩隧道:深山通道。所适:所向往之地。

⑪肥遁:隐居不仕,与世无争。⑫灵草:指仙草、灵芝之类。⑬翩跹(piān xián):形容轻捷地跳来跳去的样子。⑭飞鼠白:即白头翁,俗称“飞鼠”。⑮元同翁:作者自号。

【译文】

巍巍九锁天高盖,岩石洞穴幽闭仙家宅。

别门通达虚无明,层层光辉荡漾空碧色。

天鼓震动玉音声,丹崖落下琼液滴。

深通龙穴井中水,外障凡石隔尘世。

缅怀元同翁故居,我于此山栖息止。

华阳林屋隧道通,我来此山偶得遇。

灵草难逢非易得,飘飘然如翩翩飞鼠。

【赏析】

《九锁山大涤洞十咏》是诗人对九锁山大涤洞的游览之作。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03)秋末冬初。当时王叔文、王伾等以革新为口号,力图改变唐朝的弊政,遭到权贵们的反对和排挤,失败后被贬到边远地方任官,诗人也从京城长安来到江西当县令,所以诗中提到“我来兹山中”,意即来到九锁山中,并说“偶值肥遁迹”,意即偶然遇见了隐逸之人。

全诗共十句,前八句写景,描绘了九锁山大涤洞的秀丽景色和仙气氤氲的环境,后两句写人,抒发了自己对元同翁的怀念之情,并说自己在此山中偶然遇见了隐逸之人,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喜爱及渴望归隐的心情。

首二句“巍巍元盖天,岩穴閟仙宅”,开篇即点出“九锁山”这一地名,用“巍巍”一词突出了九锁山的雄峻险要,令人肃然起敬;“岩穴閟仙宅”四字则进一步描绘出九锁山洞中的神仙住所。“閟”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关闭”、“封闭”,“仙宅”二字则将神仙住所描绘得神秘莫测。紧接着,三、四句“别户穿虚明,层辉荡空碧”又进一步描绘了九锁山大涤洞周围的环境。这里的“别户”是指山洞中的另辟门户,“空明”指的是天空之明亮,“层辉”则是指层层的光辉。“层辉荡空碧”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九锁山大涤洞四周景色的美好。

五、六句“神鼓振玉音,丹崖落琼液”则是描写了九锁山大涤洞附近的景物。这里的“神鼓”指的是天上的神鼓星发出的玉音,“玉音”则代表着仙界的声音,而“丹崖落琼液”则描绘出了丹崖上的仙气飘然而下的场景。这里的“琼液”指的是仙家的灵药,也是神仙们所享用的食物。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神鼓和丹崖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九锁山大涤洞美景的赞叹之情。

七、八句“深通潜龙井,外障隔凡石”则是描绘了九锁山大涤洞内部的景色。这里的“潜龙井”指的是隐藏在山中的龙穴井,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外障”则是指外在的障碍物,也就是那些世俗的东西。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潜龙井和外部的障碍物,表达了诗人对九锁山大涤洞内部美景的欣赏之情。

最后两句“缅怀元同翁,于焉此栖息”则是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元同翁”指的是诗人自己,是诗人对自己的尊称。“缅怀”表示思念,是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于焉”则是在这里的意思;“栖息”则意味着停留下来。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元同翁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停留下来的想法,传达了诗人对九锁山大涤洞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九锁山大涤洞美景的描绘和对元同翁的怀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喜爱及渴望归隐的心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出九锁山大涤洞的美丽景色,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