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楚年年一番秋,西风惯识古谯楼。
金汤城壁休清野,玉帐英雄未白头。
霜草万家人冷落,冻云千叠雁绸缪。
中原目即难修整,且对屯兵说近愁。
【解析】
此诗首联写秋色,颔联写战事,颈联写边地苦寒,尾联抒发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答案】
译文:淮楚一带年年都是秋风萧瑟的秋天,西风吹过,熟悉古谯楼的景色。金汤城的壁垒,不要清野,玉帐的英雄,尚未白头。霜草遍地冷落人烟,冻云千层雁儿结队飞翔。中原地区目视之下难以修整,暂且对守军说近处有愁。赏析: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写登海陵城所见之景:淮楚之地年年秋风萧瑟,西风习习,吹拂着古谯楼上的残破的瓦片,使诗人感到格外地凄凉。“惯识”二字写出了西风对古谯楼的了解和熟悉,也暗示出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后四句写诗人在海陵城所见到的边塞景象:城壁之上,金汤之水不再流清,而英雄们却仍然奋战疆场,没有白发;霜草万丛,无人耕耘,一片荒凉;天冷云浓,大雁成行结队地飞向北方,似乎在寻找一个避寒的地方。“玉帐”一句是暗用典故,指晋代王敦镇守姑孰时,部下士兵都穿白色军装,以表示忠诚,这里借指守边将士。末二句写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原”即今河南、陕西等地,是祖国的腹地;“难修整”是说国家已到了风雨飘摇的危亡之际;“且对屯兵说近愁”,意思是说,眼下我只有对守边的将士诉说我的忧愁,聊作慰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