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
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
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
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
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
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
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
含意俱未申,谁能为此曲。

【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行行”这一叠词的反复运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的感慨。全诗四章,每句七字,四句一韵,押平声韵,读来节奏明快,音调铿锵。

“人生寄一世,但伤知音稀。”这两句是诗人感叹自己一生短暂,却难寻知己。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能遇到几个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呢?这是诗人发出的一声叹息。

“明月何皎皎,游子寒无衣。”诗人看到明亮的月光,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游子。他们虽然身在他乡,但是没有亲人的陪伴,只能忍受寒冷和饥饿。这是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客从远方来,携手同车归。”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客人从远方赶来,与自己一起乘坐马车回家。这种团聚的喜悦让诗人感到无比温暖。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夜幕降临时,诗人又感到了孤独和无助。因为彼此相隔遥远,无法相互倾诉心声。他不禁想起了故乡的家乡,那片他曾经度过许多美好时光的地方。

“愁多知夜长,各在天一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由于距离遥远,无法相见和沟通,只能独自承受内心的痛苦和寂寞。

“生平不满百,岁暮一何速。”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大半。这种感慨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冠带自相索,何不策高足。”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不相互扶持、互相帮助呢?难道不应该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吗?这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还顾望故乡,冉冉孤生竹。”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他看着故乡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而那棵孤立无援的竹子仿佛也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通过对“行行”这一叠词的反复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光阴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