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律何时应,江春昨夜来。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馀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江南立春
感受春风,欣赏春景,迎接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灰律何时应
-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 余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 翻译
-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 赏析
- 《江南立春》是宋朝吕夷简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 注释
- “灰律何时应”中的“灰律”,指的是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
- “江春昨夜来”中的“江春”,指的是江南地区的春天,这里的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细风先动柳”中的“细风”指的是微风,“动柳”则描绘了春风轻拂柳枝的景象。
- “馀冷迷清管”中的“馀冷”指的是残留的寒意,“迷清管”则描绘了寒意在空气中弥漫的景象。
- “闭门无客到”中的“闭门”指的是关闭门窗,“无客到”则描绘了没有客人来访的情景。
- “樽俎为谁开”中的“樽俎”指的是酒具和餐具,“为谁开”则描绘了为谁来准备酒食的场景。
- 创作背景
- 《江南立春》创作于宋朝时期,当时江南地区的春天已经到来,诗人在观察自然景色的同时,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当时江南地区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因此诗人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