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对藜灯,丹铅照眼明。
虽称小朝士,不是老书生。
职重三场笔,官联六馆名。
怀君既良晤,岁久又峥嵘。

【注释】

  1. 天禄:指翰林院,古代官署。藜灯:藜草做成的灯具。2. 丹铅:朱砂和火漆,用来研磨墨汁。3. 朝士:官员。4. 六馆:指中书省的六个机构。名:名声,声誉。5. 良晤:良好的会晤。6. 峥嵘: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赏析】
    《寄国史校勘陈体仁》是诗人写给陈氏一封长信,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仕途上的坎坷。全诗通过描绘陈体仁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关心和祝愿。
    首联“天禄对藜灯,丹铅照眼明”,诗人描述了陈体仁在翰林院工作的场景,天禄是对翰林院的美称,藜灯则是翰林院常用的灯具。诗人用“丹铅照眼明”来形容陈体仁的工作状态,意指他的工作效率很高,能够迅速地完成任务。
    颔联“虽称小朝士,不是老书生”,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陈体仁的赞扬。他认为虽然陈体仁只是一个小官员,但他并不是一个老书生,而是有能力胜任工作的。这体现了诗人对好友的认可和赞赏。
    颈联“职重三场笔,官联六馆名”,诗人详细地描述了陈体仁的职业特点。他在工作中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他还因为工作出色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
    尾联“怀君既良晤,岁久又峥嵘”,诗人表达了他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够有机会与陈体仁相见一聚,共叙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岁月也带来了许多变化。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陈体仁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关心和祝愿。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