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
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
宿师方偃阵,游骑复窥城。
不信长生魄,年年照战争。
【解析】
此诗首句写月色,次句写月影,三、四句写月光,五、六句写月色,最后两句以“不信”收束全篇。
“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这是写月色从天边照到玉门关外,远远地接住了黑山的光亮。“远接”二字把月光铺洒的范围扩大了,显得辽阔无垠,而“黑山”又与月光遥相辉映,形成了一幅清冷幽美的画面。
“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和比拟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沙和雪,说月光在寒冷的沙地上闪烁,在皑皑白雪上飞腾,使月光更加皎洁明亮。这两句诗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富于动态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宿师方偃阵,游骑复窥城。”这是描写战争双方的情况。“宿师”指驻扎军队,“偃阵”是停止作战。“游骑”指流动的骑兵,“窥城”是指侦察敌情。这两句诗写出了战事的紧张激烈和双方的戒备心理。
“不信长生魄,年年照战争。”诗人运用设问的手法,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否定态度。“长生魄”即不朽的灵魂,“长生”是道教中对人的寿命的一种说法。诗人认为,战争不能改变人的生命本质,因而他不相信有不朽的灵魂。
【答案】
译文:
玉门关外的月亮,远远地照亮黑山。
月色晃动着与沙面一样冷,月光飞腾时掩蔽了雪的晶莹。
军营里宿营的将军才停下战鼓休息,巡逻的骑兵又来窥探城池。
我不相信不朽的灵魂,每年照临征战的战场。
赏析:“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月照边关的壮美景色及边关将士的生活情景。
一、二句写月色,三、四句写月影,五、六句写月色,最后两句以“不信”收束全篇。“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是写月色从天边照到玉门关外,远远地接住了黑山的光亮。“远接”二字把月光铺洒的范围扩大了,显得辽阔无垠,而“黑山”又与月光遥相辉映,形成了一幅清冷幽美的画面。“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这是运用拟人和比拟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沙和雪,说月光在寒冷的沙地上闪烁,在皑皑白雪上飞腾,使月光更加皎洁明亮。这两句诗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富于动态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宿师方偃阵,游骑复窥城。”这是描写战争双方的情况。“宿师”指驻扎军队,“偃阵”是停止作战。“游骑”指流动的骑兵,“窥城”是指侦察敌情。这两句诗写出了战事的紧张激烈和双方的戒备心理。“不信长生魄,年年照战争。”诗人运用设问的手法,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否定态度。“长生魄”即不朽的灵魂,“长生”是道教中对人的寿命的一种说法。诗人认为,战争不能改变人的生命本质,因而他不相信有不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