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轩水渍一池苔,竟日无人见客来。
飞鸟忽从花下出,游僧恰自雨中回。
半边枯树雷烧破,几段残碑雪冻开。
檀施只今何处在,金容冷对石炉灰。
偶憩破寺
当轩水渍一池苔,竟日无人见客来。
飞鸟忽从花下出,游僧恰自雨中回。
半边枯树雷烧破,几段残碑雪冻开。
檀施只今何处在,金容冷对石炉灰。
译文
当我在破败的寺庙里休息时,看到院子里水渍覆盖着一片苔藓,一整天也没有人来探望我。忽然间一只鸟儿从花丛中飞出,一位僧人正从雨中走来。半边的枯萎树木被雷电烧毁,几段破旧的碑石被冰雪融化。现在的檀香木已经不见了踪影,金质的佛像静静地对视着石制的火炉残留的灰尘。
注释
- 当轩: 指庭院。
- 水渍:积水,积水后长满青苔。
- 竟日:整天。
- 人:这里指游客。
- 忽:突然。
- 花下:在花朵之间。
- 雨中:在雨中回来。
- 半边:一半。
- 枯树:枯萎的树木。
- 雷烧:雷电击中烧焦。
- 残碑:破损的石碑。
- 檀施:佛教用语,指的是檀木制成的佛具。
- 金容:金色的佛像面容。
- 石炉:石制的茶炉。
- 冷对:冷漠地面对。
- 只今:至今,直到现在。
- 檀施只今何处在:檀木制作的佛具现在哪里还有?
- 只今:如今。
- 何处在:在哪里?
- 金容:金色的佛像面容。
- 冷对:冷漠地面对。
- 石炉灰:用石头做的茶炉的残灰。
赏析
这首诗是李龏对寺庙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却充满孤独氛围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精神追求。诗中的每个细节都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