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棱棱雪满头,帽尘慵拂涕慵收。
天晴放鹤方开户,雨后看山不下楼。
树底持经阴径远,竹边洗钵小池幽。
自惭犹有尘缘在,安得相从老一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通过他的外在表现来表达其内在的精神境界。
一、注释:
- 风骨棱棱雪满头:形容老僧的发髻像冰雪一样洁白,形象地描绘出老僧的高洁气质。
- 帽尘慵拂涕慵收:形容老僧不关心世俗事务,即使头上的帽子落了尘土,也懒得擦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天晴放鹤方开门:形容老僧在晴朗天气时,喜欢放飞鹤鸟,享受自然的宁静。
- 雨后看山不下楼:形容老僧在雨后欣赏山景时,不因下雨而停止观赏,体现了老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 树底持经阴径远:形容老僧在树林下诵读经书,环境幽静,远离尘嚣。
- 竹边洗钵小池幽:形容老僧在竹子旁边清洗食钵,小池周围环境幽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自惭犹有尘缘在:形容老僧感到自己仍有尘世的牵绊,无法摆脱俗世的纷扰。
- 安得相从老一丘:形容老僧渴望与自己一同隐退,过上简单朴素的生活。
二、译文:
风骨如雪般挺拔的老僧,帽上的尘埃懒得去擦拭;
天晴时他喜欢放飞鹤鸟,打开门迎接自然的清风;
雨后他喜欢欣赏山水美景,不愿离开;
树荫下诵读经书,环境幽静,远离尘嚣;
在竹林边清洗食钵,四周是小池塘,环境更加幽深;
老僧内心感到自责,觉得自己仍有尘世的牵绊;
我多么希望能与他一起隐居,过上简朴的生活。
三、赏析:
诗中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他高洁的品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比老僧的生活状态和他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老僧生活哲学的认同和向往。诗中的“自惭”一词,更是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