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
皦皦大圣心,吻然空自多。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岁终呈一斋

岁尾呈献给一斋的诗作

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

潜心学道并非为了追求世俗功名,而是韬光养晦,养性修身,调和身心之和谐。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

纡朱即指纡青拖紫,形容富贵之人;各色人等都自视为高贵,却无人愿意聆听商颂之声。

皦皦大圣心,吻然空自多。

明亮的大圣人之心,却只有自己知道,外人难以窥见。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

著书立说之后,如同子云(扬雄)一样,其著作历千年而不朽。

注释:

岁尾呈献给一斋的诗作: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诗人向一斋(可能是某个朋友或师长)呈上了自己的诗作。

学道非学世,韬精养中和:学道是为了修习道德,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韬光养晦,修炼内心,调和身心之和谐。

纡朱各自贵,谁肯聆商歌:纡朱即指纡青拖紫,形容富贵之人;各色人等都自视为高贵,却无人愿意聆听商颂之声。商颂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歌颂商朝的繁荣与强大。诗人在这里用商颂来形容那些富贵之人,暗示他们只看重物质利益,而不重视精神文化。

皦皦大圣心,吻然空自多:明亮如玉的大圣人之心,只能自己知道,外人难以窥见。这里诗人以玉石比喻自己的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著书后子云,千载应不磨:著书立说之后,如同子云(扬雄)一样,其著作历千年而不朽。这里的“子云”是指扬雄,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文才闻名于世。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扬雄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献给友人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道义和修养内心的看法。诗人认为,修道不是为了追求世俗功名,而是要韬光养晦,养性修身,调和身心之和谐。诗人也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自诩高贵的现象,认为他们都只是空有其表而已。最后,诗人以玉石比喻自己的高尚品质和纯洁心灵,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独立;并表达了对扬雄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也展示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