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开天盖宽,远景过飞翰。
幽丛摘新查,窥险身发汗。
居然束归装,重下西岩畔。
我思古之人,岂只局穷闬。
观海登泰山,深高世间冠。
斯岩虽荒榛,乐事实昭焕。
人心本然同,今古未容判。
终当驾云风,高蹈无畔岸。
作诗示儿童,兹游吾岂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及思想主旨。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如手法、主题等分析正误。

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观”“穷”“昭”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最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游石仙分韵得观字”是第一联,“游石仙”即游山,“分韵”即分诗作韵,“得观字”即得到观的字眼。这几句大意是:我来到山中,游览了石仙境。

“划开天盖宽,远景过飞翰。”这两句写游山的所见所感。“划开天盖宽”指山峦高峻,直上云霄;“远景过飞翰”指远处的山峰仿佛在飞翔。这两句大意是:山势如此险峻,而景色又如此壮观。

“幽丛摘新查”,这一句的意思是,从幽深的丛林之中采摘新鲜的药材。“窥险身发汗”,大意是说,看到这样危险的山景,不禁使人出汗。这一句大意是说,看到山的险峻,让人感到害怕。

“居然束归装,重下西岩畔。” 大意是说,终于收拾好行李下山。“居然”意为果然,“西岩”为地名。这两句大意是:终于整理好行囊下山去了。

“我思古之人,岂只局穷闬。”“局”意为局限,“闬”(hàn)为门楼,此处借指家。这两句大意是说,我想起古代的人,他们的思想并不局限于自己的狭小圈子里。

“观海登泰山,深高世间冠。”“观海”意为观赏大海,“登泰山”,“深高”意为深远高远,“冠”意为顶点。这两句大意是说,我登上泰山,俯瞰大海,见识广阔,思想深远。

“斯岩虽荒榛,乐事实昭焕。” 大意是说,虽然岩石荒芜,但这里的快乐实在令人愉快。“斯”意为这,“荒榛”为草木不生之地,“乐实”意为快乐的事物。这两句大意是说,虽然这里荒凉贫瘠,但是快乐的事物依然灿烂辉煌。

“人心本然同,今古未容判。”大意是说,人的心灵本来是一样的,无论是古还是今都没有改变。“心”,指人的本性。“判”意为区分。这两句大意是说,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古今没有区别。

“终当驾云风,高蹈无畔岸。”大意是说,终将驾驭着风云,高傲地行走在道路上,决不会走到尽头。“驾云风”为乘风破浪的意思,“无畔岸”为走到底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说,我将驾着风云,勇往直前,决不会走到尽头。

【答案】

译文:

我来到山中,游览了石仙境。

划开天顶多宽广,远方的山峰似飞翔。

幽深丛林采药草,危险山峰让人怕。

果然收拾好行囊,下山去了西岩边。

想起古人思想,他们不受狭隘局限。

观海登泰山顶,思想深远见识广。

岩石虽荒芜贫瘠,快乐的事更显辉煌。

人心本相同无异,古今没有差别别。

终将驾驭风云路,高傲地走没终点。

赏析:

《游石仙分韵得观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首联描绘了游山的壮美景象,颔联描写了山路崎岖险要的景象,颈联写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看法。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真情实感,体现了陈师道作为北宋中期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崇高品格和卓越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