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
傅山父携示曾玉堂和余韵答之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
注释:
- 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谁传播着新的语言到达了边州,这是来自銮坡的最紧迫的问题。
- 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句子的构造就像朝廷中的台阁一样,虽然有交盟的约定,但仍然是朋友之间的谋划。
- 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回忆起在征西府度过的清梦,望着上东门想象着那里的富贵生活。
- 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不如像那轻柔的天风那样,借机回家钓鱼享受悠闲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全诗以“新语”为主题,通过回忆、想象和比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第一联“谁传新语到边州,来自銮坡最紧头。”描绘了诗人听到新的话语的情景,以及这些话语带来的紧张感。这里的“边州”象征着远离家乡或边疆的地方,而“銮坡”则代表着朝廷或权力中心。诗人感受到了新的话语带来的紧张气氛,可能是因为这些话语涉及到国家的重大事务或政治斗争。
第二联“句法自成台阁样,交盟犹为友朋谋。”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思考。他认为句子的构造就像朝廷中的台阁一样,虽然有交盟的约定,但仍然是朋友之间的谋划。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友情的重视。
第三联“忆征西府劳清梦,望上东门想贵游。”则将诗人的回忆转向了过去的生活。他回忆起在征西府度过的清梦,并想象着在那里的富贵生活。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何似天风轻借助,放教归老钓鱼舟。”则是诗人给出的答案。他选择了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像那轻柔的天风那样,借机回家钓鱼享受悠闲的时光。这不仅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脱和解脱,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表达。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话语的到来、对台阁的比喻、回忆过去的清梦和富贵生活以及选择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等手法,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