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鸡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 “怪得檐头鹊语频”:指的是在古代,喜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们在屋檐上鸣叫,象征着好消息的到来。所以这里的“怪得”(意为惊讶于)是指作者对于胡季辙被召见的喜讯感到意外和惊奇。

第二句

  • “好音催召幕中宾”:意味着好消息如同美妙的音乐一般,催促着幕僚们的参与。这里“召”指的是召唤、召集之意。“幕中宾”则指的是幕僚中的宾客,也就是那些被召来协助办理国事的官员们。

第三句

  • “唤回鸡塞三更梦”:这句话描绘了胡季辙从梦境中惊醒的情景,可能是由于接到了重要的任务或通知,使他从梦中醒来。而“鸡塞”可能是指边塞之地,暗喻胡季辙即将前往的重要岗位。“三更梦”通常指深夜时分,暗示了胡季辙接到召命后的匆忙与紧张。

第四句

  • “趁取莺花二月春”: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向往的心情,希望春天能够及时到来,为胡季辙带去好运和希望。这里的“莺花”指的是春天的景象,代表着美好与生机。

第五句

  • “车法阵图留后效”:这一句可能是比喻胡季辙将来在朝廷中处理政务的方式方法将会有好的成效,就像战场上用兵布阵一样,需要谨慎谋划,才能取得胜利。

第六句

  • “囊封谏草看前陈”:意指胡季辙将要提交的谏书(建议书)会像口袋中封存的粮食一样珍贵,值得人们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

第七句

  •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寄托,他希望胡季辙在完成使命后,能有机会游览杭州的西湖美景,那里有著名的孤山,山上的梅花盛开,诗人希望他能在那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表达,展现了一位即将赴任的官员的心境变化。诗中既有对新任务的期盼,也有对旧友的留恋,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