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久雨之后,隔着窗子听到了下雪的声音。书院的各位师长,你们都在哪里?
雨水覆盖着云层翻滚着过了一个多月,我苦于无法判断滕王阁是否缺少功夫。
忽然听到敲击窗竹的声音清冷如玉,细剪檐花碎成珍珠般的晶莹。
已经欣喜新冬三白有(白雪),不忧愁继岁二红无(红花)。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唤起诗翁为捻须(指吟诗作对)。
注释:
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 久雨:连续下了好长时间雨。余:剩下的。隔窗:通过窗户。闻:听见。雪简:指书信。书院:古代学校的名称。诸丈:诸位老师。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苦:很;疑:怀疑。滕六:即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东岸。欠工夫:缺乏功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倏:突然。窗竹:指敲打的窗户上的竹子。清:明亮。成:化。玉:美玉。檐花:指挂在房檐上未被吹落的花朵。碎:打碎。珠:比喻小而圆的物体。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已喜:已感到高兴。三白:指雪。嗣岁二红:指春天时百花盛开的景象。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地炉:指火盆。纸帐:指用纸糊的房子或屋子。杯:酒杯。呼:召唤。诗翁:指诗人。撚须:指用手指梳理胡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久雨之后听到窗外飘雪,怀念滕王阁,并思念书院师长们的诗歌。
首句“雨覆云翻越月馀”,描绘了连绵不断的大雨和阴云翻腾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次句“苦疑滕六欠工夫”,表达了作者对于滕王阁建筑技艺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他对于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的忧虑之情。
第三句“倏敲窗竹清成玉”中,“倏”字表现了时间短暂,紧接着“敲窗竹”形象地描绘了雨声打在窗户上的情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最后以“清成玉”来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美玉一般,让人陶醉。第四句“细剪檐花碎作珠”中,“细剪”形容花枝纤细,而“碎作珠”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落下时犹如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情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五、六两句“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中,“新冬三白”是指初降的大雪,而“嗣岁二红”则是指春天时百花盛开的景象。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期待。
最后一句“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中,“地炉”指的是火盆,象征着温暖的环境;“纸帐”则是指用纸糊的房子或屋子,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而“杯行了”意味着酒宴结束了,最后以“呼起诗翁为撚须”结尾,表示要邀请诗翁共饮,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歌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