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蓬又是几三秋,客里常宜视鼎羞。
岭首舍梅无所有,衡阳断雁寄何由。
凄凉陈迹几年事,缱绻高情一夕留。
圣代断无车盖禁,诗筒毋惜到南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大意。

首联“转蓬又是几三秋,客里常宜视鼎羞。”意思是:那飘转的蓬草又过了几年秋天了。在客中常常觉得看鼎(指盛食物的青铜器)是一种耻辱。蓬草是比喻漂泊不定的人;鼎,这里指食器。“转蓬”,即“蓬”的别称,这里指人像随风飘转的蓬草。“又是几三秋”,意思是又过去了几个秋天。“客里”,即“客中”的省称,意谓寄居他乡,作客之人。“客中”,指自己。“视鼎”,即“视鼎如饴”,形容自己虽处贫贱地位,但心情恬适自安。“常宜”,即“常以”,“以”为介词,意为常常;“羞”在这里的意思是惭愧。

颔联“岭首舍梅无所有,衡阳断雁寄何由。”意思是:岭头之梅,没有一样东西可留;而衡山之雁,却要寄去一封书信。“岭首”,即岭上,岭上没有树,也没有梅。这是说岭上的梅花已经凋谢了。“无所有”,就是没有一样东西,也就是什么都没有。“衡阳断雁”,是诗人想象的一种情景。“衡阳”,今湖南衡山;“断雁”,传说大雁有信,能传递消息,所以叫“断雁”。这里借指自己的信或书信。“寄何由”,“由”是“途径”的意思,“何由”,就是怎么能够,即怎么样才能够。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寄出去的一封信怎么能够到达你那里呢?

颈联“凄凉陈迹几年事,缱绻高情一夕留。”意思是:我想起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心里感到很凄凉;但是我现在的心情却是很缠绵的。“陈迹”,即往事、旧事。“缱绻”,即缠绵,柔美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我思念故乡的往事,感到凄凉;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尾联“圣代断无车盖禁,诗筒毋惜到南州。”意思是:在太平盛世,是没有禁止人们使用车子和车子上的东西的禁令的。不要吝惜写诗,把诗稿送到南方来。“圣代”,即盛世;“车盖”,古代帝王所乘车辆的车盖,这里是借用车盖来象征帝王。“车盖禁”,即禁止车盖的禁令。“圣代断无车盖禁”,是说在太平盛世,是没有禁止人们使用车子和车子上的东西的禁令的。“车盖”,古代帝王所乘车辆的车盖,这里是借用车盖来象征帝王。“圣代”、“圣朝”是同义复用,都是“盛世”。 “毋惜”,即不吝惜。“诗筒”,即诗筒,是一种贮放诗篇的小箱子。“车盖禁”句是说不要吝惜写诗,把诗稿送到南方来。“南州”,即南方州郡。这两句意思是:在太平盛世,是没有禁止人们使用车子和车子上的东西的禁令的。不要吝惜写诗,把诗稿送到南方来。

【赏析】

此诗为酬赠邓巽坡之作。首联言自己身处异乡,心系故乡,故作自嘲语。颔联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寄给邓巽坡的诗稿。颈联写诗人思乡之情难以平息。尾联劝邓巽坡不要因自己被贬而灰心丧气,仍应积极地创作诗篇,并希望邓氏将诗稿寄往南州。全诗语言质朴平实,风格朴素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