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阛阓有山林。
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
【注释】
登定王台:登上定王的台。此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诗人因得罪权相李德裕而遭贬谪,在岭南一带为官。
汉恩:汉王朝的恩泽。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汉书·高帝纪》:高祖“以秦皇、汉武山石刻颂秦、汉功德”。“留得芳名”即指此。
几换人民此城郭:几经战乱,人民多次更替。此城郭,指洛阳城。
四围:四面。阛阓:市肆。有山林:城中有山林之胜。
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看到长安(指唐朝)的繁荣昌盛,我心怀敬畏;仰望皇帝驾崩时天象,似有吉祥之意。长安(唐都),今西安。大行,指唐宪宗。
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忠孝两全,永远传颂千载。此句与李白《古风》“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意同。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传说春秋战国时荆轲在此刺秦王失败,遂投河而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岭南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故国的怀念。
首句“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意思是说汉朝的恩泽像春天一样养育了这片大地,使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留下了美好的名声。这既是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长河中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们的一种肯定和致敬。
次句“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阛阓有山林”,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在这里,作者用“几换人民”来形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四围阛阓有山林”则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景象。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更加突出,也更加坚定了他忠于朝廷的决心。
第三句“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皇帝的敬仰之情。他看到长安城(指唐朝)的繁荣昌盛,心中充满了敬畏。同时,他也期待着皇帝驾崩时天象能够显示出吉祥之意,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和期望。
第四句“忠孝永贻千载后,绝胜易水筑黄金”,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反思。他认为,忠诚和孝顺是永恒的美德,它们将永远被传颂于千载之后。而与这些相比,金玉满堂的富贵又算得了什么呢?这里,诗人用易水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既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态度,也展示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以及对理想的坚守。它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现实感,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