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萸菊到城头,手揽潇湘一片秋。
西北黄尘清远徼,东南紫气盛中州。
众山环拱皆衡麓,一水横陈是橘洲。
且酌芳樽酹千古,去来鸥雁自沉浮。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此题注意结合注释来分析,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及诗歌的内容来赏析。
“九日登寿沙城楼”一句中,九月九为重阳节,古人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赏菊,是重阳节的一种习俗,诗人在九日这天登上寿沙城楼,自然有赏菊之乐,所以“偶因萸菊到城头”。又据《荆楚岁时记》,重阳日有登高的风俗,诗人登高后手揽潇湘一片秋色,即指此时所见的秋天景色。
“西北黄尘清远徼,东南紫气盛中州”一句中,“黄尘”指西北方向的烟尘,这里指金朝军队南下时给中原带来的战争烟尘,“紫气”指东南方向的祥云,“紫气”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帝王之气,这里指的是南宋朝廷。两句的意思是金军正自北向南进攻中原,而南方南宋朝廷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众山环拱皆衡麓,一水横陈是橘洲”两句,意思是说:周围的群山环抱着这座城池(寿沙),一条小河(洞庭湖)横卧在城外,这就是洞庭湖中的一块小洲。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依恋之情。
“且酌芳樽酹千古,去来鸥雁自沉浮。”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暂且举起芳醇的酒杯祭奠过去的一切,任由那些飞鸟自由地来往。这是诗人面对国家大义,表达出他与南宋朝廷同仇敌忾的决心。
【答案】
译文:
我来到寿沙城楼,是为了观赏那菊花。
手揽潇湘一片秋色,眼前展现的是金军入侵中原的战场。
金兵正自北向南进攻中原,而南方南宋朝廷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周围群山环抱着这座城池(寿沙),一条小河横卧在城外,这就是洞庭湖中的一块小洲。
且举起芳醇的酒杯祭奠过去的一切,任由那些飞鸟自由地来往。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九月九日。诗人登高赏菊,看到金兵自北南侵中原,内心十分焦虑。于是手揽潇湘一片秋色,眼前展现的是金军入侵中原的战场。金兵正自北向南进攻中原,而南方南宋朝廷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周围群山环抱寿沙,一条小河横卧在城外,这就是洞庭湖中的一块小洲。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借饮酒来抒发自己的忧国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