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湖真泽国,千载相公祠。
中有钓鱼者,问之俱不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对诗词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结合题目中的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宣公祠”即指范蠡的祠堂。范蠡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相国,辅佐勾践灭吴,功高震主,被勾践放逐到若耶溪(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后来他改名换姓为鸱夷子皮,经商致富,并自号陶朱公。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在他的家乡建造祠堂,称为范蠡祠。这首诗描写了范蠡祠的景象以及诗人游祠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范蠡功德的认识和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
首句“双湖真泽国”,写范蠡祠所在的环境:有两片湖泊,像一片泽国一样。这一句既点明祠堂在湖中,又写出湖光山色的优美景色。
次句“千载相公祠”。这是说祠堂里供奉着千年以前的范蠡。这句中的“相公”,指的是丞相、宰相一类的官,这里指范蠡。
第三句“中有钓鱼者”,写祠堂里的人在做什么事。“钓”,是捕鱼的意思,但这里并非实写,而是用典。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自己隐居江湖,以垂钓为生。
末句“问之俱不知”,意思是问他的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这句话是虚写,因为从前面的句子可以想象得出,祠堂里的人在钓鱼。
【答案】
双湖真泽国,
千载相公祠。
中有钓鱼者,
问之俱不知。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祠堂所在的自然环境,其中“双湖”二字,不仅表明此地水多,而且暗示范蠡在此隐居的清幽。
“钓”字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范蠡垂钓的事迹,又是借代范蠡的身份,突出其隐逸身份的高贵。
最后两句则采用问答的形式,表现诗人对范蠡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