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携筇杖辞青嶂,便赐兰牙染紫衣。
城阙暂随明月至,江湖还共白云归。
楼中夕照山川秀,盘里春蔬笋蕨肥。
我为浮名闲未得,他时莲社愿相依。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偶携筇杖辞青嶂”中的“偶”“筇杖”“青嶂”,是诗人与友人告别时的动作和场景,也是诗的开头。青嶂:山名。这里指庐山。“偶携筇杖辞青嶂”一句写自己与僧人告别时的情景,点出此行的目的是去往佛地参拜、礼拜。“便赐兰牙染紫衣”一句,是说这次出外的目的已经确定下来,就是到天宁万年禅院去朝圣。

颔联“城阙暂随明月至,江湖还共白云归。”两句写自己从九江出发时,看到的景象。城阙:指皇帝居住的地方,即京城,也指京城中的宫殿,这里代指朝廷。明月:比喻朝廷中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江湖:泛指世俗世界。这两句写的是作者从朝廷出来后,来到九江,看到的景物。

颈联“楼中夕照山川秀,盘里春蔬笋蕨肥”两句写自己在旅途中,看到沿途的景色和所吃的食物。楼中夕照:指庐山上夕阳西下时的景象。楼中夕阳西下,青山秀美;而盘中的春蔬,又肥嫩可口。这两句写的是在庐山上,看到的美景和吃的东西。这两句话,是全诗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苏轼豪放性格的部分。

尾联“我为浮名闲未得,他时莲社愿相依”写自己的感慨。浮名:虚名,空名。莲社:佛教徒集会处,这里指佛教团体。这句的意思是:我因官场失意,没有获得什么名利,只好离开官场,过一种清静的生活了。他时:他年,未来。莲社愿相依: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在佛教团体中相聚,互相扶持。

赏析:

首联交代自己此次出行的目的。

次联点明自己出外的原因。

第三联描写途中所见景色和所食菜肴。

尾联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送行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过清静生活的愿望。全诗意境开阔,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是苏轼诗词中的佳作。

【答案】

无目的地。②筇杖:手执的手杖,竹制。③青嶂:青翠的山峰。④紫衣:紫色官袍。⑤城阙:指朝廷。⑥明月:比喻奸恶小人。⑦楼中:庐山上的亭子或楼阁。⑧盘里:盘中菜饭。⑨浮名:虚名,空名。⑩相依:相互依靠,相互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