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
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
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
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连不能去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

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

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

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译文:
四月初五的晚上,我在溪边漫步,不愿离去。偶尔来到这晚景中,就觉得心中的喧嚣烦恼都被洗净了。河岸旁的柳树相互搀扶着,显得格外绿油油的;风吹过荷叶,它们翻滚起来。不知那片归去的云雾要宿在何处?或许偶尔会有惊飞的野鸭子发出喧闹的声音。但我无法忍受这广阔无垠的江水和那遥远的山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溪上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偶来寻晚景”,诗人突然来到这美丽的景色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里的“晚景”指的是夕阳西下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句“便觉涤嚣烦”,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放松。这句中的“涤嚣烦”指的是洗涤心灵上的烦恼和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句“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诗人详细描绘了岸边的柳树和荷叶的景色。这里的“相搀绿”描述了柳树的翠绿色和荷叶的碧绿色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各自翻”则形容了荷叶在风中翻滚的样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四句”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诗人继续描绘了晚景中的其他元素。这里的“归云”指的是天空中飘荡的云朵,而“宿”则表示停留的意思。诗人通过询问归云在哪里住宿,表达了他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惊鹜或时喧”描绘了惊飞的野鸭偶尔发出喧闹的声音,给夜晚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

第五句”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诗人再次强调了他对沧波(广阔的河流)的敬畏之情和对鸠山(一座山)的向往。这里的“沧波阔”形容了河流的宽广无边,而“故源”则指的是山的源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的深深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