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覆为山篑,工侔架海形。
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
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
题广爱寺楞伽山亭
谁覆为山篑,工侔架海形。
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
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
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
注释:
谁覆为山篑:是谁用泥土覆盖了这座山。篑,是盛土的竹器。
工侔架海形:建造者的技巧与架设大海一样。侔,同“莫”,比得上。
神鞭阴助险:仿佛神灵的手在暗中帮助它变得险峻。神鞭,指神灵的力量。
佛髻巧分青:佛像的头髻巧妙地划分了青翠的山色。佛髻,指的是佛像头上的发髻。
栋老栖烟湿:古建筑的屋栋因时间久远而显得陈旧,被烟雾所浸染。
禽翻避咒灵:鸟儿飞来飞去,躲避着那神秘的咒语之声。
会须依定观: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观察和理解。会须,必须;定,确定、规律。
一一访岩扃:逐一探索那些岩石的门户。一,一个;寻,寻找;岩扃,即岩石的门户、缝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广爱寺楞伽山亭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诗人描绘了山亭的建筑特征,如山篑、架海形、神鞭阴助险、佛髻巧分青等,这些词语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感,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山亭的模样。
诗人通过描述山亭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栋老栖烟湿、禽翻避咒灵等,进一步展现了山亭的宁静和神秘。这种描述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山亭之中,感受到它的美丽和宁静。
诗人通过提出“会须依定观,一一访岩扃”的观点,表达了对于山亭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他认为,只有按照一定规律观察和理解,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的魅力和价值。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智慧,又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