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霜根地,新年绿玉阴。
春来虽换叶,寒去转虚心。
乳节烟膏腻,空梢夕籁沈。
何时殊实老,留遗九苞禽。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咏竹起兴,写春去秋来,竹的荣枯变化,寄托了对生命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故岁东园植竹喜今春方芳”,诗人在东园植下竹子,喜悦的是如今春天才长出嫩芽。
“几日霜根地,新年绿玉阴。”诗人说,过了几天,那被霜打过的竹根就长出了新芽,就像绿色的玉石一样,给大地增添了一份生机。
“春来虽换叶,寒去转虚心。”春来虽然换上了绿叶,但寒气退去后,它又恢复了空疏、空虚的心性。
“乳节烟膏腻,空梢夕籁沈。”细细观察,可以看到新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像乳酪一样,使叶子显得肥厚而饱满;而当傍晚时分,竹梢上的风声却变得低沉起来,听上去像是在低吟哀歌。
“何时殊实老,留遗九苞禽。”诗人想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竹实长成老熟的样子,希望它能留下九个鸟巢。
赏析:“竹”在我国文学里,历来被视为君子的象征;而“竹”之有情,也自古传颂。然而,这首诗所咏的“竹”,似乎并不属于“君子”这一类人。从诗中看,诗人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他爱竹,种竹,更赞美竹的坚贞不屈的气节。因此,他的咏竹之作,便自然带上了一种隐士式的傲世之情,从而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倾慕的对象。
此诗开篇两句写竹,意谓:我去年在东园栽下竹子,今年春天才长出嫩芽。
三四句写竹,意思是:经过一冬的霜打,它的根上已经长出了新芽,就像碧玉一般,使大地增添了一分生气。
五六句写竹,意谓:春天虽然换了叶的颜色,但寒冷的天气过去之后,它又恢复得空空如也。
七八句写竹,意谓:细细察看新叶,可见上面还沾着晶莹的露水,好像涂上一层乳色。到了傍晚时,那竹梢上风声渐息,仿佛低吟着悲壮的哀曲。
最后两句写竹,意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它结出硕大的果穗,希望它能留下九个鸟巢作为后代子孙繁衍生息的地方。
这首诗以咏竹起兴,通过描写竹子的四季变化及其特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执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全诗意境清新、含蓄、深沉,给人以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