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晦西峰雁塔开,香云清梵彻昭回。
初疑咒钵降龙出,终似军持注水来。
百谷根茎流慧润,四郊氛祲卷旸灾。
守臣无状均灵贶,如验元非赞燮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春晦西峰雁塔开”:春天的傍晚时分,西峰上的雁塔(即大雁塔)开始开放。这里描绘了一幅清晨日出的景象,通过“晦”字表达了时间的早晚和天色的昏暗,同时暗示了新的开始和希望。
  2. “香云清梵彻昭回”:随着香云(指香烟缭绕)的升起,清净的梵音也穿透了整个天空。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宗教或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通过“彻昭”二字强调了这种净化的彻底性和光明性。
  3. “初疑咒钵降龙出”:起初,人们怀疑施法者是否使用了神秘的咒语,使龙从天而降。这里的“降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者某种神奇的帮助,而“初疑”则表达了人们对此事的疑惑和好奇。
  4. “终似军持注水来”:终于,人们发现施法者似乎只是简单地用手中的水壶(军持)向地面倾泻清水,而不是真正的魔法。这里的“注水来”形象地描述了这种简单而直接的行为方式,同时也带有一种讽刺意味,暗示了表面的简单可能掩盖了真实的复杂。
  5. “百谷根茎流慧润”:整个农田因为这种雨水的滋润而焕发出了生机,百谷生长得更加茂盛、健康。这里的“流慧润”不仅形容了雨水对土地的滋养作用,还比喻了这种恩惠能够惠及到每一个角落的生命。
  6. “四郊氛祲卷旸灾”:周围的环境被这场雨水所洗涤,所有的阴霾、污染都被驱散,带来了阳光普照的灾害。这句话表达了雨水带来的积极改变,不仅仅是滋润土地,更是净化空气、带来希望的象征。
  7. “守臣无状均灵贶,如验元非赞燮才”:负责看守的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敬畏之心,没有正确地对待这种神灵赐予的恩惠。这里的“均灵贶”指的是平等地享受这份恩惠。而最后的“如验元非赞燮才”则是反讽,意味着这种恩惠并非仅仅是赞美和调和的工具,而是真实存在的恩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元素,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首句中的“开”字不仅指物理现象的开始,还隐含了心灵的觉醒或新的开始。接着通过对比“咒钵降龙出”和“注水来”两个动作,诗人揭示了表面和实质的差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事物的表象可能掩盖真相。最后一句中,“守臣无状”暗指那些不应轻视自然恩赐的人,强调了感恩和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引发人们对生命、宇宙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