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户沈沈奉秘斋,通宵箫唱九天来。
如愚默坐将何比,维斗虚名本不材。
【注释】
夜坐二首: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夜晚观赏一幅图画,画面上是诗人自己坐在书房中,面前摆放着书卷等物,旁边有一只瑟瑟发抖的蟋蟀,似乎在诉说着它所遭遇的不幸命运。
奉秘斋:指供奉在秘密处的图书。
箫唱九天来:意谓从遥远的九重天传来的美妙歌声。
如愚默坐将何比:意为像那无知无识的愚者一样坐着,能比得上吗?
维斗虚名本不材:《易经》称天为“维斗”,指北斗星;《庄子·逍遥游》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意谓自己的名声就像那无用之材的朽木,不值得一提。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冬。当时,诗人因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江头,偶遇一张明府画的山水画,观后感而作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省户沈沈奉秘斋,通宵箫唱九天来。”诗人在书房中独坐,面前摆放着书卷等物,旁边有一只瑟瑟发抖的蟋蟀,似乎在诉说着它所遭遇的不幸命运。这幅图景让人感到凄凉孤独,仿佛在暗示着诗人自己的处境。
“如愚默坐将何比,维斗虚名本不材。”诗人感叹道,自己像那无知无识的愚者一样坐着,能比得上吗?而自己的名声就像那无用之材的朽木,不值得一提。
整首诗通过对图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悲凉。然而,也正是这种孤独和无奈,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