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宿鹿门寺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注释:
- 宝刹:指寺庙。翔鸳:飞翔的鸳鸯,形容飞鸟轻盈的样子。
- 灵祠:指的是供奉神灵的祠堂。
- 天风奏林籁:天空中的风吹动树林里的树叶发出的声音。
- 海日破岩昏:海面上太阳照在岩石上,使岩石看起来昏暗。
- 转眩三休阁:转身之间就看见了三层休息的阁楼。
- 庄严两足尊:两座山峰就像两尊高大的脚一样。
- 峰回徒觉秀:群山回环,使人感到秀美。
- 瀑远不知源:瀑布流得很远,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 花拂谈经席:花瓣轻轻拂过僧人讲经的座位。
- 莲沈记漏盆:莲花沉入水中,仿佛是在记录漏壶的水量。
- 道场欣象伏:寺庙里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
- 心境息猿奔:内心的平静像猿猴一样轻松。
- 逗理机如电:领悟道理就像闪电一般迅速。
- 观空性复根:观察宇宙万物的本质如同找到了根基。
- 三车俱有路:三种交通工具都有道路可走。
- 何处驻归辕: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停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鹿门寺的自然美景和修行者的心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风光的美丽和修行者内心的平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认为修行者应该像鸟儿一样自在飞翔,像树木一样静谧生长,内心达到一种超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