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注释:
自京口至建康一路不见梅花,我慨然有作。
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译文:
一整天都走在去建康的路上,没有看见梅花。竹篱茅屋到处徘徊着。
没有时间将忧愁带走,有什么能使诗思到来。
遥想故乡的梅花应该很好,不知道今年谁来种它。
什么时候在花下还能像以前那样,一看到就笑着举起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表达。
“自京口”四句写旅途中所见所感。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尽日经行”,说明诗人是在漫长的旅途中度过一天天的时光,“不见”梅花,说明梅花不在自己身边,也暗示了梅花不在身边,自己无法欣赏,只能遥遥想象。“竹篱茅屋”是作者的家或友人的家。“漫徘徊”则表明诗人在竹篱茅屋间徘徊不已。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遥想故园”二句回忆故乡梅花盛开的情景。“故园”指诗人的故乡。“应好”是希望的意思。“不知”是问,表示诗人的困惑。“今岁为谁开”是诗人的疑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何时”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好时光的期盼和留恋。“花下”指梅花盛开的地方。“如旧”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一笑”二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笑”是喜悦的表现。“把杯”即举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