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讥居士老来迂,与世依违总不符。
虽似子牟怀魏阙,却同居易学浮屠。
锄荒只欲开三径,适意宁论泛五湖。
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
【注释】
- 居士:旧时对读书人的雅称。
- 杨季恪:杨亿,字大年。景疏:即《游庐山记》。希白:即李觏,字泰伯。
- 迂:迂阔。
- 子牟:战国时人,好隐居山林。魏阙:古都城门楼。
- 易学浮屠:即佛教。
- 三径:相传陶渊明有五亩小园,环其四周,种菜、菊,引种松树和梅花,并修竹篱笆围绕。后以“三径”指隐士居处。
- 五湖:传说中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其中雍州为扬州,分出三江、九河、四渎,合为五湖。泛五湖:泛舟游览五湖。
- 胸次:心中,心胸。
- 高士:指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
人们讥笑我老来迂阔,总与世相背离不合。
虽然像子牟那样怀揣着魏阙,却同样居住在佛教寺庙。
只希望开垦荒土,开辟三条小路,满足自己的欲望,何必泛舟五湖呢?
胸中更无尘滓一点,且同高士谈论空无虚无。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作此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感情真挚而沉郁,意境清远而旷达,语言朴实无华,风格质朴自然。首联写送别之意,言自己虽遭世人非议,但决不违背自己的本性;颔联写自己虽似子牟怀魏阙,却仍然居住在佛教寺庙之中;颈联抒写自己只希望开垦荒土,开辟三条小路,满足自己的欲望,何须泛舟五湖呢?尾联言胸中更无尘滓一点,且同高士谈论空无虚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性格的一种认识。诗的首联点明了主题——送别,同时表明自己不会违背本性。第二联用典,借用了子牟怀魏阙、僧徒居佛寺这样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尽管受到世俗的非议,但依然保持自己的本性不改变的意思。第三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这种感情,表示自己只是希望能够开垦荒地,开辟一条小路,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而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去泛舟五湖。最后两联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说自己的心更加清净,可以与高士一起谈论天地之间的虚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