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谁人似乃翁,有儿如子岂忧穷。
自应便享千钟养,不谓今犹四壁空。
好遣江山归笔下,莫将荆棘置胸中。
诗书傥不辞勤苦,衣绣何难继祖风。
【注释】
①和朱世同韵:朱世同,即朱文公,是陆游的好友。②有儿如子:指子孙孝顺。③自应便享千钟养:指子孙能继承家业。④不谓今犹四壁空:意谓现在仍然一贫如洗。⑤好遣江山归笔下:意谓要尽情地在诗画中描绘出祖国的河山,抒发自己的情怀。⑥莫将荆棘置胸中:意谓不要在心中种下忧愁与烦恼。⑦诗书傥不辞勤苦: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能写出好诗来。⑧衣绣何难继祖风:意谓穿上锦绣的衣服并不困难,只要肯努力就能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⑨道义谁人似乃翁:意谓在道德方面还有谁能比得上你呢?⑩有儿如子:意谓儿子对您像儿子一样孝敬。
【赏析】
此为陆游六十六岁时作于故乡山阴之作。作者在这首诗里,一方面对友人朱文公的道德品质给予高度的赞扬;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对生活处境的不满与无奈。
首联“道义谁人似乃翁”,诗人以朱文公为榜样,认为只有他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道义”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作者通过“谁人似”一词,表示了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有儿如子”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睦、子孙孝顺的羡慕之情。
次联“自应便享千钟养”,这是对朱文公的赞誉,认为他应该过着富足的生活,不必再为贫困所困扰。“不谓今犹四壁空”,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他认为现在的自己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这让他感到有些失望。
第三联“好遣江山归笔下”,诗人希望自己能在诗画中尽情地描绘出祖国的河山,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江山”,既是指国家山河,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情感世界。
末联“莫将荆棘置胸中”,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担忧。他认为不要在心中种下忧愁与烦恼,而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同时,诗人也鼓励人们努力学习,努力追求美好的未来。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敬仰之情以及自我反省之作。它通过对友人朱文公的赞扬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不同看法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