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绵绵不暂停,天公于此底无情。
不应直待花飘尽,始放阳和作好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运用表达技巧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不要遗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感花”即“咏花”,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前两句写春雨对花儿的摧残,后两句则写春雨过后花儿依然盛开的美好景象。

首句“一雨绵绵不暂停”,以拟人手法写春雨,说春雨下个不停,像无情的人一样。“绵绵”、“无暂停”写出了春雨连绵不绝、来势汹涌的特点,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伤感。

第二句“天公于此底无情”,承接第一句,从反面着笔,指出春雨无情,把春光和煦的天气都给打乱了,连花儿也经受不住,纷纷凋谢了,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不满情绪。

第三句“应直待花飘尽,始放阳和作好晴”,承接上一句,进一步写春雨无情。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说如果春雨能够等花儿全部飘落之后再下一场雨,那么这场雨就是好的春雨;反之就是不好。这句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下文的伏笔和铺垫。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雨人的情感,表现了对春雨的强烈憎恶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雨对花儿的摧残,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不满情绪和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答案】

①感:感叹。②绵:延续不断的样子。③底:语气词。④直:竟然,居然。⑤阳和:指春天温暖的阳光。⑥作:

施行,施展。⑦好晴:美好的晴天。

赏析:

此首咏物诗通过对春花遭受春雨的摧残,抒发了诗人对春雨的不满情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