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非不胜,触目是林丘。
若比兹岩秀,培塿固难俦。
云山千里见,石泉四时流。
登临有如此,何必更他游。

【赏析】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道士、炼丹家。他生活在南朝宋武帝时期,曾隐居茅山修道炼丹。公元429年(东晋义熙十四年)被朝廷征召至京口任职,但不久便辞去了职务,返回茅山。此后,他再未出仕,一直过隐居生活。这首《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是作者在景星岩隐居时所作,寄给当时任简堂县令的陶弘景。诗人通过描绘景星岩的美景,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全诗共十四句,每句七言,四句为一组押韵,第一组起韵为“幽栖非不胜”,第二组起韵为“触目是林丘”。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幽栖非不胜:隐居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出于不得已的情况,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
  2. 触目是林丘:眼前的景色都是山林和丘陵。
  3. 若比兹岩秀:如果与这里的山相比,这里的山更显得秀丽。
  4. 培塿固难俦:培养和种植草木的地方,自然难以与之媲美。这里用“塿”指代树木。
  5. 云山千里见:云雾缭绕的山峰,从远方就能见到。
  6. 石泉四时流:石头上流淌着四季不停的泉水。
  7. 登临有如此:登上山顶,能有这样美好的景色,真是难得。这里的“此”指的是前面提到的美景。
  8. 何必更他游:为什么还要去其他地方游览呢?
  9. 终当归此地: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个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景星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