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
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
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
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
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
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
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
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
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
【注释】
和陶咏二疏韵: 即和陶渊明《咏荆轲》诗。二疏,指西汉人疏广和疏受,二人都是大儒,因年老告归,子孙都为郎官,他们辞官后常以礼相赠,后人因此称这种送别礼物为“二疏”。
世人耽宠荣: 世上的人都追求荣华富贵。
麾不去: 挥之不去。
日已迫桑榆: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桑榆,日落处,借代夕阳。
驰骛方成趣: 奔驰追逐,才感到有所成就。
谁肯急流中: 谁愿意在急流中挣扎。
便作冥鸿举: 就像一只飞向天空的鸿雁那样。
屈指数哲人: 用脚趾头算一算那些贤哲之人。
在昔独疏傅: 过去只推荐过傅尧。傅尧,傅说,商朝开国功臣,曾辅佐商汤建立国家。
万口共称贤: 万人称赞他是贤能之人。
饯送塞归路: 在送行的路上为他饯行、送别他。
天子亦嘉之: 皇帝也认为他值得称赞。
赐金示优顾: 皇帝赐给他黄金以示优待关照。
渊明作此诗: 陶渊明创作这首诗。
端欲迷者悟: 希望那些迷失的人能够觉悟。
我观二疏高: 我观察疏广和疏受两位贤人。
岂无子孙虑: 难道没有担心子孙后代的思想。
挥金以自娱: 挥金如土一般用来自己娱乐。
益表清节著: 更加表现出他们的廉洁高尚的品质。
【赏析】
此首为和陶渊明诗之作,全篇以“二疏”喻指魏晋名士与士大夫,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第一联,世人耽宠荣,往往麾不去,意思是世间的人都追求荣华富贵,但常常挥之不去。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那些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的讽刺。
第二联,日已迫桑榆,驰骛方成趣,意思是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人们还在奔跑追逐,才感到有所成就。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人的批评。
第三联,谁肯急流中,便作冥鸿举,意思是谁愿意在急流中挣扎呢?就像一只飞向天空的鸿雁那样。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的鼓励。
第四联,屈指数哲人,在昔独疏傅,意思是用脚趾头算一算那些贤哲之人,过去只推荐过傅尧。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被忽视的贤才的惋惜。
第五联,万口共称贤,饯送塞归路,意思是万人称赞他是贤能之人,在送行的路上为他饯行、送别他。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被赞誉的人的尊重。
第六联,天子亦嘉之,赐金示优顾,意思是皇帝也认为他值得称赞,赐给他黄金以示优待关照。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第七联,渊明作此诗,端欲迷者悟,我观二疏高,岂无子孙虑,意思是陶渊明创作这首诗,是希望那些迷失的人能够觉悟。我观察疏广和疏受两位贤人,难道没有担心子孙后代的思想。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疏广和疏受两位贤人的关注。
挥金以自娱,益表清节著,意思是更加表现出他们的廉洁高尚的品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