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徐孺子,高名满江干。
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
曾不惮辛苦,负耒营一餐。
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
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
【注释】
徐孺子:即徐稚,东汉初年隐逸的名士。
高名满江干:名声传遍江南。
众人皆欲仕(zhuì):许多人都渴望做官。
乃独耻为官:唯独以不愿做官而感到耻辱。
曾不惮辛苦:不怕辛劳。
负耒营一餐:扛着农具,种地谋生。
清节映千古:清白的节操照耀千古。
洪井有祠宇:洪井村有个祠堂。
我尝瞻其颜:我曾经瞻仰过他的面孔。
惭汗下:惭愧得汗珠儿掉下来。
竟归长掩关:竟然长年闭门不出,归隐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宋国彭泽令任上写的《和陶咏贫士七首》的第一首。诗中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厚,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句“我爱徐孺子”是对徐稚的赞美。“高名满江干”,这是对徐稚名声之大的概括性叙述。“众人皆欲仕,乃独耻为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都想追求仕途,可我却不屑于做官。这两句话是本诗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情感。
接下来两句:“曾不惮辛苦,负耒营一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他认为农耕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能够让人远离尘世喧嚣,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因此,他愿意承担耕种之苦,为自己和家人提供食物。这句诗也体现了他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之情。
诗人又写道:“清节映千古,至今闻者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清白节操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后人的期望。诗人希望自己的清白节操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诗人又写了一个人物——洪井村的徐孺子祠。“洪井有祠宇,我尝瞻其颜。”这句话中的“尝”字说明诗人曾经去那里看过徐孺子的画像或雕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徐孺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因为诗人在家乡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最后一句“不觉愧汗下,竟归长掩关。”这里的“长掩关”是指长期闭门不出,归隐山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俗诱惑时,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名利所动,最终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这也是诗人对于自己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安慰。
这首诗通过对徐孺子的描述和对其清白节操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诱惑的拒绝和对于个人信念的坚守。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深厚,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