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
渊明洞此理,养拙不求工。
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
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
安贫抱全节,虽穷亦如通。
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
和陶咏贫士七首
春光如画,身外浮云;秋蓬自若,心志坚贞。
渊明洞此理,养拙不求工。上独思四皓,下独友两龚。出处虽或异,心迹亦略同。安贫抱全节,虽穷亦如通。九原傥可作,我欲以身从。
注释:
- 光景如春花:指春天的景色美好如同盛开的花朵。
- 身世似秋蓬:比喻自己像秋天的芦苇一样飘零不定。
- 渊明洞此理:陶渊明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即“守拙归园田”。
- 养拙不求工:不追求华丽外表,只注重内在修养。
- 上独思四皓:古代四位贤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他们在汉朝时隐居不仕。
- 下独友两龚:东汉时期的两位隐士,龚胜和龚舍,他们在王莽篡位后选择隐居。
- 出处虽或异:虽然出处不同,但内心和志向大致相同。
- 安贫抱全节:安于贫困,保持完整的节操。
- 虽穷亦如通:即使贫穷也不影响其与世隔绝的高洁生活。
- 九原傥可作:如果在九泉之下有生还的机会,我希望可以追随先贤的脚步。
- 我欲以身从:我希望能追随他们的脚步,实践自己的理想。
赏析:
《和陶咏贫士七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古代贫士的关系和对清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贫生活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