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已四纪,把麾还六州。
曾未见县令,有若渊明俦。
稍屈便引去,高致更风流。
醉卧衡门下,曾无寒饿忧。
独抱千金璧,未许人轻酬。
声名传不朽,千古仰前修。

【注释】

入仕:在朝做官。把麾:持节,持军权。还六州:回到六州的任所。曾未见县令:曾经没有担任过县令的职务。曾无寒饿忧:指生活不愁衣食匮乏。独抱千金璧:自己拥有千金之重的玉璧。未许人轻酬:不肯轻易地接受别人的酬谢。声名:声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所作,反映了他一生为官、隐逸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仕途生涯和归隐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风貌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首联两句写诗人入仕以来已经四十余年,如今又回到了六州的任所。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眷恋。

颔联两句写诗人虽然曾经担任过县令,但却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这说明诗人并不看重官职的高低,而是注重个人品行的修养。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和淡看名利的态度。

颈联两句写诗人辞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诗人虽然不再追求高官厚禄,但却依然保持着一种风流潇洒的姿态。这种风度不仅体现在诗人的行为举止上,更体现在他对待名利的态度上。

尾联两句写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态度。他认为富贵荣华并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快乐和满足。相反,只有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才能让人心无烦恼。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然处之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一生为官、隐逸的经历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看法以及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他的高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