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
才能脱葛藤,痴意便自负。
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
愿傅上乘人,永光临济后。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首句“纷纷学禅者”,描述了一群追求禅宗的人。这里的“纷纷”表示人多,而“学禅者”指的是那些学习禅宗的人。
第二句“腰包竞奔走”,描绘了这些人为了追求禅宗而四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的情景。
第三句“才能脱葛藤”,意指他们通过修行能够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这里的“葛藤”指的是束缚人们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世俗烦恼。
第四句“痴意便自负”,形容他们过于自信、自以为是的态度。这里的“痴意”是指他们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修行,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五句“求其道德尊”表达了他们追求道德高尚的境界。这里的“道德尊”是指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境界。
第六句“如师盖希有”意味着他们希望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伟大人物。这里的“如师盖希有”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这样的人是非常稀有、值得尊敬的。
最后一句“愿傅上乘人,永光临济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这里的“上乘人”指的是修行达到较高境界的人,而“永光临济后”则意味着他们希望在临济宗派中留下光辉的足迹。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群追求禅宗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精神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