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具虽萧疏,亦复为余嚼。
余已学渊明,公方跂周召。
出处既不侔,无由远相叫。
愿公保令名,求贤行有诏。
注释:
草屋虽然简陋,也能成为我的食宿。
我已学到了陶渊明的处世哲学,你却还在羡慕周、召二公。
我与你没有相同的出仕入仕观念,无法互相呼应。
希望你能够保持你的清名,求贤举荐有诏令。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勉和希望。
第一句“草具虽萧疏,亦复为余嚼”,是说草屋虽然简陋,但也能成为我的食宿之地。这里用“萧疏”形容草屋,既表现了它的简陋,又表达了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第二句“余已学渊明,公方跂周召”,是说我已经学习了陶渊明的处世哲学,而你在羡慕周、召二公。这里的“周召”指的是两位古代名臣,他们都是隐居山林的贤者,被世人所敬仰。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已经拥有了陶渊明那样的高尚品质,而你还需要继续学习他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出处既不侔,无由远相叫”,是说我们的出仕入仕观念不同,无法互相呼应。这里用了“不侔”来表达双方的差异,而“无由远相叫”则表达了彼此之间的疏远感。通过这一转折,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
最后一句“愿公保令名,求贤行有诏”,是说希望你能够保持你的清名,求贤举荐有诏令。这里的“令名”指的是美好的名声,“求贤”则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通过这一祝愿,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