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去惊人老,坐来忘夜深。
未能成一事,何敢废分阴。
灯尽添残烛,山寒拥败衾。
幸无尘俗虑,聊遂读书心。

【解析】

本诗是唐代文学家孟郊的《初冬山居即事》,作者通过描写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译文是:年复一年地过去,令人惊讶的是人竟然老了;坐下来不知不觉夜已深沉。我未能成就一件事情,哪敢虚度一分光阴呢?燃尽了灯芯就添加上残烛,寒风凛冽就裹紧败落的被子。有幸没有尘俗的忧虑,聊以安慰的是读书的心情。

注释:

①“年去惊人老”:岁月如水,不知不觉间,人们都会老去。

②“坐来忘夜深”:坐下来不知不觉夜已深沉。

③“未能成一事”,不能成功一件事情。

④“何敢废分阴”:不敢浪费一点时间。

⑤“添残烛”:燃尽了灯芯就添加上残烛。

⑥“拥败衾”:寒风凛冽就裹紧败落的被子。

⑦“幸无尘俗虑”:幸运没有尘俗的忧虑。

⑧“聊遂读书心”:聊以慰藉的是读书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淡雅、清新的语言写深秋时节山居的幽寂生活。首联点明隐居之由,二联写闲适的生活,三联写孤独之感,末联写读书之乐。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情致高远。

诗前小序说:“山居多寒,足疾厌行,每有会意,则书卷自照。笔砚乱陈,无日不用;恐废书,故常暗写,字皆草,今人谓之狂草。或云:此孟东野所为也。”可见这是孟郊的自画像。

诗中的“我”是诗人的化身,他是一位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隐士。他在山中居住多年,远离世俗喧嚣,过上了“无一日不读书”的生活。他的居室简陋,但书籍却十分丰富。在幽静的书房里,笔墨纸砚随意堆放着,随时都可以写作。由于脚有残疾,他不能像别人那样到处游览名胜古迹,只能在自己小小的天地里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灯尽添残烛,山寒拥败衾”两句是写诗人夜读时的情景。当夜幕降临,灯光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诗人就点燃一根残烛继续阅读。当天气寒冷之时,他便裹紧那件破烂的被子继续读书。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位隐士深夜苦读的形象。

诗的最后两句“幸无尘俗虑,聊遂读书心”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幽静的山中,只有“尘俗虑”的存在才会引起人的烦恼,因此在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自己的读书兴趣。这种心境是多么的恬淡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漠与超然。全诗语言简炼明快,意境深远,是孟郊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