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烟澄霁色,杖策出郊坰。
叠嶂浮空翠,孤云罨断青。
燕衔泥作垒,僧结草为亭。
万树山风里,钟声下界听。
【注释】
通天岩: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春烟:春风轻拂的烟雾。澄:水清而静,这里指清澈明净。霁(jì)色:雨过天晴后晴朗的天色。郊坰(jīng):郊外原野。叠嶂:层层迭起的山峦。罨(ǎn):覆盖。断青: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燕衔泥作垒:燕子衔着泥土筑巢。僧:和尚。结草为亭:和尚用草搭个小亭子。万木:指山林树木。风里:风吹中。钟声:寺庙中的钟声。下界:指人间。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通天岩时的山水图,表现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
首句“春烟澄霁色”,以“春烟”二字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境界之中。“澄”字则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景象。接着,诗人以“杖策出郊坰”来表达自己走出家门、到郊外游玩的心情。这里的“郊坰”指的是城外的原野,而“杖策”则是拿着手杖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叠嶂浮空翠,孤云罨断青”,则通过描绘山峰与云雾的景色,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叠嶂”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浮空翠”则是说山峦在天空中显得如此翠绿,仿佛漂浮在空中一般。而“孤云罨断青”则形容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宛如一条白色的丝带。这些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燕衔泥作垒,僧结草为亭”,则通过描绘燕子和和尚的活动场景,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燕子衔着泥土筑巢,和尚则用草搭个小亭子作为休息的地方。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动态感。
“万木山风里,钟声下界听”两句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诗人站在山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和宁静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享受当下、珍惜时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去欣赏和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