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饵求鱼计亦难,长鲸摇曳海波宽。
狂风有待三秋起,健翮须教万里抟。
直以逸民朝圣主,不随计吏上春官。
庖刀休用援尸祝,巾笥宁封贡禹冠。
次韵玉岩应诏
李朴诗作鉴赏及译文
李朴,字先之,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享年六十五岁。他以天书远下事求征为主题,创作了《次韵玉岩应诏》一诗。此诗不仅展示了李朴深厚的文学造诣,更透露出他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本诗共分为八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诗人的情感与见解。
- 逐句解读:
- 第一句:“掷饵求鱼计亦难”,这句表明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
- 第二句:“长鲸摇曳海波宽”,这里用“长鲸”比喻庞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而“海波宽”则表达了环境的广阔和挑战的艰巨。
- 第三句:“狂风有待三秋起”,诗人认为强大的力量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其威力。
- 第四句:“健翮须教万里抟”,这里的“健翮”象征着强大的翅膀,意味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 第五句:“直以逸民朝圣主”,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追求的坚持。
- 第六句:“不随计吏上春官”,诗人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
- 第七句:“庖刀休用援尸祝”,意指不应盲目追随权贵,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 第八句:“巾笥宁封贡禹冠”,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宁愿保持清贫也不愿失去自我。
- 关键词注解:
- 掷饵求鱼:比喻通过巧妙的方法寻求利益或解决问题。
- 长鲸摇曳:形容事物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三秋起风:比喻长期的努力需要时间积累。
- 健翮:强健的翅膀,比喻强大的力量。
- 逸民:远离世俗、保持独立的人。
- 庖刀:厨师的刀具,比喻权力的象征。
- 封贡禹冠:指古代贤人禹头戴的帽子,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 赏析:
-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哲理深度。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理想追求的坚持,同时也展现了他的独立思考和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时代的认知。
李朴的《次韵玉岩应诏》不仅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历史视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首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