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
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
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
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

【注释】:

  1. 乞巧:指女子七夕乞求织女赐予智巧。
  2. 处处:到处。
  3. 绮罗:华美的丝织品,泛指精美的衣物。
  4. 传神女(zhuàn shén nǚ):相传天上的织女,擅长织布。
  5. 渡天河:渡过银河。
  6. 休嫌:不要说,不要嫌弃。
  7. 已恨:已经感到遗憾或失望。
  8. 齰舌:用舌头磨,比喻说话或写作的技巧精湛。
  9. 方心:方正的心肠,比喻内心正直。
  10. 至拙:最不擅长的技艺。
  11. 为吾事:用来对付我的事情。
  12. 笑指:笑着指点。
  13. 双针:缝纫时使用的一对线,这里比喻针脚。

【译文】:
在各处的香筵上拂去华丽的绸帛,为了向织女传达祈求智慧的消息。
不要觉得天上的良辰美景少,人间已经有很多巧妙的心思了。
那些说话做事都能让人称赞的人,谁又能比得过他们呢?
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获得真正的技巧,而用心去做,又有谁会比得上呢?
独自收下这种笨拙的技艺作为自己的本领,笑着说自己能用手指穿过一根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乞巧节的诗歌。乞巧节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这天晚上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祈求得到织女的祝福,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加聪明。这首诗描绘了乞巧节的场景和人们对这一天的期待与幻想。

诗的第一句“处处香筵拂绮罗”,描绘了一个节日气氛浓厚的环境。到处都布置着精美的香筵,华丽的丝绸被拂去,准备迎接织女的到来。这里的“拂”字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乞巧节前的精心准备。

接下来第二句“为传神女渡天河”,则表达了人们向织女祈求智慧的目的。传说中的织女能够渡河,象征着她的智慧和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渡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里的“渡”字也体现了人们对织女神奇力量的向往。

第三句“休嫌天上佳期少,已恨人间巧态多”,表达了人们对天上美好时光的羡慕和对人间精巧心思的无奈。虽然天宫的生活无忧无虑,但人间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竞争。这句中的“休嫌”和“已恨”两个词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心理变化。

第四句“齰舌自应工妩媚,方心谁更苦镌磨”,通过赞美人们的口才和技巧,暗示了人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同时,这也表达了一种对真诚和诚实的赞美。

最后一句“独收至拙为吾事,笑指双针一缕过。”则是诗人对自己独特技艺的自豪和自信。他用自己的双手和一颗真挚的心,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这足以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这里的“笑指”和“一缕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技艺的赞赏和对自己的肯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