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郡同卧理,民情识我情。
三秋得公事,一月绕山行。
砥柱全抛险,黄河日接平。
周遭到垣曲,尊大近神京。
借助林盐润,增饶国计成。
虞州访遗迹,吴坂念长鸣。
董泽蒲侵绿,巫咸水傍清。
人怀绛县老,地叹夏台倾。
下马听泉发,登原待月生。
盘桓读碑版,扶持立刀兵。
晚霭闻钟断,微阳喜雨晴。
峭空崖背落,斗截岭西横。
仙恐临王屋,高疑见析城。
去车知轨辙,连亩有农耕。
彩错翻朝旆,铮鏦击夜钲。
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
旧幕怜才俊,嘉言许道亨。
何当议险阻,始信说分明。
不倦共廉使,常存济物诚。
计时聊就笔,千古愧题名。

开垣曲山路成

为郡同卧理,民情识我情。

三秋得公事,一月绕山行。

砥柱全抛险,黄河日接平。

周遭到垣曲,尊大近神京。

借助林盐润,增饶国计成。

虞州访遗迹,吴坂念长鸣。

董泽蒲侵绿,巫咸水傍清。

人怀绛县老,地叹夏台倾。

下马听泉发,登原待月生。

盘桓读碑版,扶持立刀兵。

晚霭闻钟断,微阳喜雨晴。

峭空崖背落,斗截岭西横。

仙恐临王屋,高疑见析城。

去车知轨辙,连亩有农耕。

彩错翻朝旆,铮鏦击夜钲。

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

旧幕怜才俊,嘉言许道亨。

何当议险阻,始信说分明。

不倦共廉使,常存济物诚。

计时聊就笔,千古愧题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游览虞州(今河南虞城)时所作诗篇的鉴赏。诗人在虞州期间,游览了当地的山水名胜,并写下此诗以记之。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虞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开篇“开垣曲山路成”,描绘了道路两旁的自然风景,展现了虞州美丽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通过对当地民众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他对民众生活的美好祝愿。

在第二段中,诗人详细描绘了虞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他写道:“三秋得公事,一月绕山行。”这句话表达了他在虞州期间忙碌的工作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此外,他还提到了“砥柱全抛险,黄河日接平。”等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虞州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继续展开描写虞州的历史和文化。他写道:“周遭到垣曲,尊大近神京。”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虞州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同时,他也提到了“借助林盐润,增饶国计成”等诗句,展现了虞州的自然资源和对国家经济的积极影响。

最后一段中,诗人表达了他对虞州美景的赞叹之情。他写道:“彩错翻朝旆,铮鏦击夜钲。”等诗句,将虞州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他也提到了“凿开青石壁,填贮白云坑。”等诗句,展现了虞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这首诗通过对虞州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虞州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国家的关怀和对百姓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