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
【解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记叙了作者乘舟夜发吕梁洪,日暮时到达双沟。诗中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工致、细致,语言流畅自然。
月夜舟行晚发吕梁洪下近更馀到双沟
【注解】
①吕梁洪:地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②更馀: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一昼夜。③双沟:地名,在今安徽怀远西北。
译文:
月光照耀着江面,船儿在夜晚出发。
长庚星从天空坠落,秋空开阔心情舒畅。
水光映照着皎洁的月亮,霜气夹杂寒风袭来。
我们取道北行,水道安全最便捷。
听到雁叫声又响亮起来,不要是在天黑将阑珊。
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
【注释】
①荧起:星光闪烁的样子。②长庚:即“太白”,金星的古称,这里指金星。③霁:晴空。④秋意宽:秋天的天空格外开阔明朗。
译文:
星星闪烁着,星光在闪烁着;秋空晴朗,秋天的夜空格外开朗明朗。
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
【注解】
①涵月白:水波映照着月亮,显得一片洁白。②挟风寒:水冷而寒冷。
译文:
水波映照出明月的光芒,洁白如玉的月光洒满大地;阵阵寒风吹拂着江面,江水冰冷刺骨。
舟取北为近,川流泗最安。
【注解】
①取:取道。②泗:水名,在今天江苏徐州境内。
译文:
我们取道北行,水路最为安全方便。
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
【注解】
①雁声:大雁啼叫的声音。②阑:结束,完。
译文:
大雁的鸣叫声又响亮起来,不要是在天黑将要结束的时候。
赏析:
《夜泊牛渚怀古》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在牛渚矶(今安徽当涂西北)游历时所作。此诗通过描写夜泊牛渚时的所见所闻,感慨历史兴亡,抒发自己对宇宙自然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意境高远,气象雄浑,感情深沉,想象奇诡,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
首联“月夜舟行晚发吕梁洪,下近更馀到双沟。”点明时间地点,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更”字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夕”字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夜发”二字,既表现了行舟之急,也表现出作者急于抵达目的地的心情。
颔联“荧起长庚落,霁空秋意宽。”描写了星空的景象。“荧起”指星光闪烁;“长庚”就是金星,古人以为金星色红,故称它为长庚。“落”字用得极为巧妙,既写出了星星的位置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夜色的加深。“霁空”指秋空广阔明朗。一个“宽”字,写出了秋空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颈联“水光涵月白,霜气挟风寒。”描写了江水的美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水面上的月光倒映在江面上形成了一片皎洁的白色;江水因为含有水汽而变得清凉,带着一股股寒气。“含”和“挟”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水光与霜气的互相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尾联“雁声重嘹唳,莫是夜将阑。”描写了大雁的啼叫声。“莫是”意为莫非;“阑”意为结束,完。这两句的意思是大雁的鸣叫声又响了起来,难道是在天将亮的时候吗?“重”字表明了声音的重复,“莫”字则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尾句“莫是夜将阑”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又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