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空山不着行,寒梅长是占年芳。
未容霜女窥孤艳,定恐花神啬旧香。
竹杖穿林聊问讯,槿篱萦路巧遮藏。
谁能折寄江南恨,北客相看总可伤。
诗句赏析:
“木落空山不著行,寒梅长是占年芳。”
- 注释: “木落”指树叶凋零,暗示着冬天的来临。“空山”形容山中空旷而寂静。“不著行”意为无法行走或停留。“寒梅长是占年芳”中的“寒梅”指的是冬季开放的梅花,它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常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树木脱落、山峰空寂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中,寒梅独自开放,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仿佛在诉说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换,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未容霜女窥孤艳,定恐花神啬旧香。”
- 注释: “霜女”通常指的是寒冷中的月亮,这里暗喻严冬。“孤艳”意味着孤独地绽放。“花神”是植物之神,此处用来比喻梅花的神韵。“啬旧香”表示吝惜往年的香气。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霜女”(寒冷的月亮)和“孤艳”(孤独地绽放的美)以及与“花神”(梅花的神性)的对话,表现了梅花即使在严冬中也能独自盛开,散发出独特而持久的香味。这种品质使得梅花显得更加珍贵和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梅花坚强性格的赞赏。
“竹杖穿林聊问讯,槿篱萦路巧遮藏。”
- 注释: “竹杖”指的是用竹子制作的手杖,常用于探幽访胜。“穿林”描述手杖深入树林的情景。“槿篱”是一种植物,常被用于制作篱笆。“萦路”形容植物缠绕成路。“巧遮藏”指巧妙地遮挡或隐藏。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探梅人使用手杖在森林中漫步的画面。手杖穿梭于树林之中,似乎在寻找那独特的梅花。同时,槿篱环绕的小路巧妙地遮掩了梅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谁能折寄江南恨,北客相看总可伤。”
- 注释: 这里的“江南恨”泛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北客”指的是身处北方的诗人或其他客人。“相看”即互相观看。“总可伤”表示无论身在何处,都难免产生悲伤的情绪。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异地、怀念故土的情感。通过询问谁能把这份愁绪折下寄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表达了一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最后一句“北客相看总可伤”揭示了无论身处何方的游子,都会因思乡而感到忧伤,从而强调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译文:
木叶飘零,山谷空寂,寒梅依旧独占年华之芳。
尚未允许霜雪女神偷窥其独自的辉煌,恐怕她吝啬旧年的清香。
手持竹杖漫步于林间小道,随意问候一声,槿篱围绕的小径巧妙遮掩其中。
谁能将这份忧愁折下寄往遥远的江南,身处北地的我看着你总是心生伤感。
解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寒梅的独特之处和人们在林中小道的互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同时,诗中的反复修辞手法(如叠字、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整首诗富有韵律美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