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节西来属老成,乞身终欲返岩扃。
新书未奏三千牍,旧说曾翻十二经。
汉室首推施氏易,卫人端识孔悝铭。
儒宗学府今谁辈,空使诸生记典刑。
《蒋司成挽词》是宋代诗人沈与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召节西来属老成,乞身终欲返岩扃。
新书未奏三千牍,旧说曾翻十二经。
汉室首推施氏易,卫人端识孔悝铭。
儒宗学府今谁辈,空使诸生记典刑。
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诗句翻译:
- 召节西来属老成,乞身终欲返岩扃。
“召节西来”指的是皇帝的诏令传达到了西边,而“属老成”则意味着希望年长者能担此重任。“乞身”表示请求辞官,而“终欲返岩扃”表明最终的愿望是回到山林之中,远离官场。
- 新书未奏三千牍,旧说曾翻十二经。
“新书未奏三千牍”可能是指新的文献或政策尚未完成或发布。“旧说”可能指过去的学说或传统观点。“十二经”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十三经”。
- 汉室首推施氏易,卫人端识孔悝铭。
“汉室首推施氏易”可能是指汉朝时期,易经被视为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施氏易”可能是指某个学派或家族。“卫人端识孔悝铭”可能是指卫国的人对孔子的铭文非常熟悉和尊重。
- 儒宗学府今谁辈,空使诸生记典刑。
“儒宗学府”可能指的是儒家的学术机构或学院。“今谁辈”可能是指现在的学者或学生是谁。“空使诸生记典刑”可能是指这些学者和学生只能记住过去的教训和法律。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沈与求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中角色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虽然时代变迁,但有些原则和价值观是不变的,如忠诚、责任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优秀的传统。关键词注释:
“法驾天临五学初”:皇帝的诏书传达到了五学,即五个主要的学术机构。
“曾闻重席绝诸儒”:曾经听闻过许多学者被朝廷征召,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赴任。
“雍容久载从臣橐,晼晚犹分刺史符”:形容官员们从容不迫地携带着公文,直到晚年才被授予刺史之职。
“不使高材陪鼎鼐”:不希望才能出众的人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
“却收清节傲江湖”:虽然隐居,但仍保持清高的节操,不受世俗影响。
沈与求的《蒋司成挽词》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角色的一种反思和肯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