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从畦丁,颇悟园官理。
菘韭记春秋,蔬食聊尔耳。
十年困尘埃,幽事同脱屣。
一饱不可谋,清瘦只如此。
仰止长城翁,趣尚两奇伟。
弱冠事笔耕,俯仰行六纪。
晚以圃自娱,扶锄寄深喜。
柔风蔬甲怒,细雨兰芽美。
小摘定可供,馀事不挂齿。
那复肯着屐,而一到城市。
为计一何疏,行须传高士。
木茹忌太洁,肉食忌太鄙。
安得从公游,远傲於陵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歌的内容,从诗的思想感情、手法技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判断。“次韵刘殿院赠钱圃翁”是全诗的第一句,作者以“少日”“颇悟”“蔬食聊尔耳”“幽事同脱屣”“一饱不可谋”,这些词组来概括地写出了诗人在十年间的生活状态,即他虽已年过花甲,但生活依然贫苦,且不慕荣华富贵。第二联写“我”的“蔬食之乐”,“菘韭记春秋”。第三联中“十年困尘埃”表现“我”在官场中的失意与无奈。第四联“一饱不可谋,清瘦只如此”表现了“我”的贫苦生活。第五联“仰止长城公,趣尚两奇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第六联“晚以圃自娱,扶锄寄深喜”描写了诗人晚年的田园生活。第七至九联,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交往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第十联“木茹忌太洁,肉食忌太鄙”,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诫。第十一联“安得从公游,远傲於陵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向往。
【答案】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晚年生活的贫苦与闲适,以及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译文:
少年时跟从农夫学习耕种,颇懂得园官管理的方法;
菘菜韭菜记得它的四季变化,吃素的日子也过得心满意足;
十年间困于仕途,过着清贫的生活,像扔掉鞋子一样地随意处置;
一顿饭不能指望,身体瘦弱只是这个样子;
仰头瞻仰长城公,他的情趣高洁两副面孔;
年轻时从事笔耕,转眼间已过了六个年头;
晚年把种菜当作一种乐趣,手扶锄头感到非常高兴;
嫩叶上的柔风使蔬甲怒放,细雨中兰花芽儿美丽娇美。
采摘一些蔬菜,小酌可以满足,其余事情不挂在心上。
哪能肯穿着鞋袜,一到城市就又走?
为这事计划得太疏忽,必须赶紧传扬给高士。
木制的筷子忌讳太光滑,肥肉食品忌讳太粗鄙;
怎么能跟随您出游,远远胜过陵子先生。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晚年生活的贫苦与闲适,以及对自己贫困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自己早年随田夫学种菜,曾得到过“长安田郎”、“长安居士”的赞誉。如今,他已垂垂老矣,但仍不改其志。他在《送王元振赴江陵》中写道:
“君才如青天,幸勿污颜色。”
而他自己却仍然“蔬食聊尔耳”。这两句诗,既表明他对“我”的赞赏,又表现了他对自己贫病交迫的境遇的无奈与自嘲。
“十年困尘埃,幽事同脱屣。”“幽事”,指隐逸之事。“脱屣”,喻弃官隐居。“幽事同脱屣”,是诗人对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自我评述。十年间困于仕途,过着清贫的生活,像扔掉鞋子一样地随意处置。一顿饭不能指望,身体瘦弱只是这个样子。“为计一何疏”,是说自己对于做官的计划过于疏略。“行须传高士”,是说必须赶紧传扬给高士们知道。
“仰止长城公,趣尚两奇伟。”诗人称赞友人有高尚的志趣。
“弱冠事笔耕,俯仰行六纪。”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从事笔耕,转眼间已过了六个年头。
“晚以圃自娱,扶锄寄深喜。”晚年把种菜当作一种乐趣,手扶锄头感到非常高兴。
“柔风蔬甲怒,细雨兰芽美。”嫩叶上的柔风使蔬甲怒放,细雨中兰花芽儿美丽娇美。采摘一些蔬菜,小酌可以满足,余事不挂心。“安得从公游,远傲於陵子。”怎么能够跟随您出游,远远胜过陵子先生。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归隐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木茹忌太洁,肉食忌太鄙。”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诫。
“安得从公游,远傲於陵子。”怎么能跟随您出游?远胜过陵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