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被青藓,蟠溪作卧龙。
穷冬不蔽日,入夏却生风。
枝少禽难托,根空蚁聚封。
幸为斤斧弃,得老雪霜中。
诗句释义:
- 古树被青藓 - 这描述了一种古老的树木,树干和树枝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青苔通常在湿润的表面上生长,因此这暗示了该古树所在环境的湿润和古老。
- 蟠溪作卧龙 - “蟠溪”意味着这条溪流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盘绕的龙;而”作卧龙”则形象地描绘了这条溪流的宁静与深远,仿佛是一条沉睡的巨龙。
- 穷冬不蔽日 - 即使在最冷的冬季,这棵古树也不会挡住太阳的光芒,表现出其顽强的生长状态。
- 入夏却生风 - 尽管是炎热的夏天,但这棵树依然能产生凉爽的气息,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特性或生命力。
- 枝少禽难托 - 由于枝干不多,鸟类难以在上面栖息。这句话强调了古树的孤独和高耸的特性。
- 根空蚁聚封 - 根部空虚,吸引了大量的蚂蚁聚集。这不仅说明了古树根部的吸引力,也反映了其根系的发达和重要性。
- 幸为斤斧弃 - 幸运的是,这些斧头已经砍伐掉了这棵树,使其得以保存下来。
- 得老雪霜中 - 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受住了雪霜的考验,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译文:
古老的树木,
覆盖着厚厚的青苔,
像蟠曲的山间溪流,
静静躺卧。
寒冬来临,它仍无惧阳光,
盛夏时分,它带来丝丝凉意。
鸟巢稀少,它显得孤傲,
根茎庞大,吸引着众多蚂蚁。
幸运地,它被斧头所抛弃,
得以幸存。
历经沧桑,它承受过风雪,
展现出坚韧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古树”为主线,通过对古树的描述和感慨,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一种坚韧与优雅。诗中的古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通过对其不同季节特征的描述,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变化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古树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